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查询圆柱与圆锥的详细结果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连江附小  魏榕辉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因此,我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了本节课的辅助教学课件,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实验,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在课堂上改教师演示为学生分组动手实验,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的过程。并在动下面巧设问题: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倒满?每次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几分之几?有层次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通过认真操作实验,观察思考,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归纳、整理等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操作的态度。

  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想---实验---发现”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进行了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我思考: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探究中去学习知识,学生就会变成有思想、会思考、会研究、会学习的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所教学的内容是对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理,有几个同学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学把知识点都写上了,但没有条理。所以,课上我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因为是复习课,我没有设计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环节。课上我出了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通过巡视我发现同学们列算式基本没问题,因为我们在讲新课时,同学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归纳出了所有的计算公式,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这类题基本没什么问题。另外,我每天还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两、三题在早晨或中午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不敢放手,练习题少。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反思
 
 
 
西村小学  李季
 
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也就是小组合作整理知识链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为了完成尊重学生,我给予了充裕的时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做了适当的引导,但是总的来看,此环节效果不理想。如果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调整,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先布置学生回家独立完成整理与复习,以自己的方式整理出来(在本节课中,我也是课前要求学生独立整理复习,但是没有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出来),然后在课堂中,小组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完善,从而使学生之间达到一个互补的学习效果,再通过展示各组中做的最好的作业加以现场点评,效果也许会好一些。当然这个环节还没有再一次的实施,因此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还有练习环节,因为时间关系,带的过快,最后连拓展题都没有出示。如果再一次上这种整理复习的课,我会在保持基本思路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个别环节的设计,以期望使巩固复习真正落到实处。
 
本节课我把圆柱体、圆锥体的知识构建成一个知识体系,运用了演示、点拨、引导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理解的题目。复习内容由浅入深,并且分为基本知识的复习、拓展训练、解决实际生活能力的题目这几大块内容来复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无论是在能力,还是在知识的理解运用上都有所提高。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由于我们对这部分基本知识的学习抓得比较牢固,所以,看似比较难理解的一节复习课,学生理解起来还不是很吃力。从上课的情况看全体同学的参与度还不够,课堂气氛没达到预计的效果,从作业情况看,有2/3的学生已经掌握,但是还有1/3的学生没有掌握,还需我在课下寻找适合这部分学生理解题目的教学方法给他们进行补差。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圆柱与圆锥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 教案及教学设计
    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圆柱和圆锥》 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活动课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的 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实录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反思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第四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9.“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的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练习课
    “圆柱圆锥”练习题
    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教案 圆柱与圆锥
    圆柱圆锥教学 反思
    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圆锥体积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