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查询圆柱与圆锥的详细结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六、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 引发猜想
电脑呈现出动情境(伴图配音)。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 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吗?(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说买圆锥形的,有说买圆柱形的)

教师: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正确解决了!
2、圆锥实物 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一筒 沙,师: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

(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

②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

③揭题:圆锥的体积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 直觉猜想

(1)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生说可能的情况)

: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

生说后,师总结:“相应的”,即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实物演示给生看)

2、实验探索 发现规律

1)小组讨论填写材料单,有顺序地领取材料

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方法

发现结果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结论: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结论4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结论5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

师: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各不相同,到底哪组的结论对呢?

(各小组纷纷叙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结论;说明自己小组的准确性,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5)参与处理信息。
围绕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师: 我们先来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这几个小组;请小组代表说说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突出他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师:其他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同,是不是由于实验过程或结论有错误呢 ?我们也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说明他们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对的,只是他们的圆锥和圆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师:总结以上各个小组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3:我认为第一种说法较合理,强调了圆锥体积的求法。

……

师总结并板书: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3、启发引导 推导公式

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节课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课后我认为本课教学层次清楚,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形体圆柱和圆锥,接着让学生举生活实例,你在周围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然后由学生自主交流,观察自带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发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特征.特别是教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这两个知识点时,由学生通过测量它们的高,并经过对比,得出结论.让学生亲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事实上,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借助教材的潜在资源,延伸教学内容,让教材中的公式、例题等书面内容经过拓展、深化,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识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圆柱与圆锥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 教案及教学设计
    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活动课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的 教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实录
    《圆柱与圆锥》教案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反思
    《圆柱和圆锥》 教案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第四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9.“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的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
    “圆柱圆锥”练习题
    教案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练习课
    圆柱圆锥体积教案
    圆柱圆锥教学 反思
    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