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查询圆柱与圆锥的详细结果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等底但不等高的圆锥与圆柱

圆锥的高高一些

圆锥体积大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圆锥的高矮一些

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等高但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

圆锥的底面大一些

圆锥体积大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圆锥的底面小一些

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三分之一

三、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通过实验,你能推出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即:V圆锥=1/3Sh

四: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验推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怎么样?和你猜想的一样吗?用你最酷的表情或者动作告诉老师。 看来你们今天的收获真的不小,利用课余时间些一篇数学日记,就写今天课堂上的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你的心情和想法。

教学反思:

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运用激励猜想,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的教学方法,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高效、最优化。就如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更多的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与的兴趣,让他们也能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他们也可以通过玩掌握到数学的知识。

课的结束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日记的方式,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可以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个再现、再认识的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进取。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老师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变式的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和谐了师生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因为教具的局限,部分同学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只能做一个参观者,感到遗憾。

2、在用语言叙述自己的发现时,学生的口语表达欠准确,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共分四部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对三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相对详尽的阐述和解释,给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方向指引。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知识内容有认识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程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本单元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来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如圆柱和圆锥的高的认识和测量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使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圆柱和圆锥形实物的高的活动,在想办法动手测量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和理解高的意义;例2教学侧面积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商标纸剪下后的形状,再实践做一做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经历圆柱侧面积公式的研究过程,体会“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锻炼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本单元有很多公式,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和学生一起在题目中打滚,或许学生也能掌握公式,但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有悖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理念,因此,我们要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数学知识。如本单元中圆柱体积公式的教学,通过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联想到圆柱的体积公式,再通过回忆圆面积推导过程类推到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最后,在学具操作和多媒体辅助下体会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体积不变,底面积不变、高也没有变,并再次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圆锥体积公式则更充满挑战性,先直观估计,产生猜想,再实验验证,获得结论,猜想—验证是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常用策略,鼓励猜想—引导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态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本单元的估算虽然最后仍需实际计算来验证结果,但能纠正一些定势思维的错误,巩固相关知识点,增强空间观念。如教材练习七第2题,判断三个杯里的饮料哪个最多?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直径和高猜一猜,再计算比较,感受到圆柱的体积不仅与它的表面积有关,还与它的高有关;练习八的第5题,判断下面的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也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在实际计算中认识到底面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等于底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单元除了教材上要求的一些实践问题的探索外,我们还可以另外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题,如利用卷尺、米尺等工具合作测量一个圆锥形沙堆的相关数据,计算这个沙堆的体积,再如,王老师家新砌的石坝岸是一个六面体,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四侧的面都是长方形,(出示模型),已知王老师按每立方米200元付人工费,王老师该付多少人工费?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等活动,经历计算形体体积的过程,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新课程》还有很多有关各学段知识内容的描述、对评价的一些建议等,都值得我们去研读掌握,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真正带着新理念去完成新世纪的数学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圆柱与圆锥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 教案及教学设计
    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圆柱和圆锥》 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活动课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的 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实录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反思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第四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9.“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的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练习课
    “圆柱圆锥”练习题
    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教案 圆柱与圆锥
    圆柱圆锥教学 反思
    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圆锥体积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