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查询圆柱与圆锥的详细结果


1.
 小组实验。
1)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
2.
 大组交流。
1)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插式黑板上: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8倍。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5倍。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

2)引导整理信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3)参与处理信息。
围绕
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

③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3.
 诱导反思。
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
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4.
 推导公式。
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5.
 问题解决。
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演示
:等底等高)之后播放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面。
评析: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四、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学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万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
 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
 引导小结: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
五、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略)
六、
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

回到童话情节。我们发现三个圆锥形的雪糕换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雪糕公平合理,如果狐狸只用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白兔交换,而不使小白兔吃亏,那么圆锥形的雪糕应该是什么样的?配合用课件演示、



1.摸得清,考虑周。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即学习起点能力分析得比较清楚。设计教案时,能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以顺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构建一种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值得提倡。

2.理念新,设计巧。教师能利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处理教材,加工教材。如本节课结合了现实中的具体情景,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狐狸和小白兔换雪糕,并把这一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尽量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节课的结构浑然一体。教师遵循了“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
——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重建构,促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本节课在实验探索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有的同学会持反对意见,这样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旋即被打破,当大家发现他们的实验器材不等底等高时,又能建立起新的平衡,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认知结构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如实验、交流、反思、推理、问题解决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有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在认知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加深了理解、沟通和包容,品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系统地整理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回顾过程中,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圆柱侧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

难点: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知识整理题单

教学过程:

一、 交待任务、创境导入

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在复习过程中,看谁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最扎实。

2、板书课题:

二、 归纳整理 、揭示规律

1、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题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你整理的知识题单还有那些不完整的地方?

2、 学生小组交流

3、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

(1) 圆柱的特征、圆锥的特征

(2) 圆柱侧面积推倒过程、及表面积计算公式

(3) 圆柱体积推倒过程

(4) 圆锥体积推倒过程

4、 小结: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圆柱与圆锥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 教案及教学设计
    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
    “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的复习活动课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的 教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实录
    《圆柱与圆锥》教案
    圆柱与圆锥复习课反思
    《圆柱和圆锥》 教案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第四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9.“圆柱和圆锥单元整理与练习(一)”…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的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
    “圆柱圆锥”练习题
    教案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练习课
    圆柱圆锥教学 反思
    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和圆锥教学反思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柱圆锥体积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