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第2课时 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准备
侧面带有商标纸的圆柱体实物,学生自做的圆柱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
1)求圆的周长
① r=2cm ② d=5m
2)求圆的面积
① r=1cm ② d=4m ③ c=28.26dm
2、圆柱体的特征是什么?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教学圆柱的侧面积
1、猜想激趣(深化对例2中罐头盒侧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其商标纸所在的面是圆柱的哪个面?
生:侧面。
师:猜想一下,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图形........
2、操作发现
师:到底是什么图形呢?你们想知道吗?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亲手剪剪看。
生1:我沿着圆柱体的一条高剪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生2:我也沿着圆柱体的一条高剪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生3:我是斜着剪开的,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我是随意撕开的,得到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各种操作的过程、结果。)
师: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想,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广泛参与,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发现奥秘,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对比归纳
师:现在前后4人讨论一下,得到的这4个图形的边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生1: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形的高。
生2: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相等。
师:也就是说:如果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长度怎样?
生:相等。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我们小组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周长;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师:那么不规则图形呢?
生4:我们没有发现它与圆柱体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不规则图形,好吗?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1:沿着高剪开,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得出与第一个同学相同的结论。
生2:斜剪,还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和第三个同学同样的结论。(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操作的过程,闪烁其结论。)
师:真聪明!大家表现真棒!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甚至不规则图形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怎样剪才能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必须沿着高剪。
师: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 ),宽相当于圆柱体的( ),圆柱的侧面积=( )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比较推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练习: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3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2)、如果圆柱罐头盒的底面直径是11厘米,高是15厘米。那么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二)、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出示 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开,得到是多少?
师:对照直观图,同桌互相说说位置
思考:① 如果把这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
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②两个底面圆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
试一试:在书14页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然
后交流和展示(提醒既正确又要美观),帮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的组成部分。
师: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怎样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请同学们试算一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前面的知识所获得的经验,加之观察实体,画出圆柱的展开图,水道渠成的揭示出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总结出其计算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强化计算
1、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题6
先让学生分别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和2个底面积的和。
(2)、完成练习7、8、9、10题
2、拓展练习:
用一张长16.56分米,宽8分米硬纸板,按下图所示剪出阴影部分做成一个圆柱形油桶,求这个油桶的表面积?
四、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设计立足学生的个体经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中多角度获得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水到渠成地得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猜想、描述、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以学生“做数学”为基点,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适当调整,有利于创新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活动,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圆柱与圆锥教案,好学网小学数学教案网为学友整理。 一、教学内容:1.圆柱2.圆锥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编排特点
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圆柱 圆柱的认识例1圆柱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例2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
圆柱的表面积 例3圆柱表面积的概念
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4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圆柱的体积 例5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例6运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圆锥 圆锥的认识 例1圆锥的认识、组成及特征
圆锥的体积 例2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例3运用圆锥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一)圆柱
1.圆柱的认识。
(1)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2)例1。
例1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并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教学时,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组成,再深入对各个部分的探究。
(3)例2及“做一做”。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