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宁安市江东学校 邵明丽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复述故事大意。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揣摩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积累课文作家作品知识: ⑴ 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⑵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⑶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2、扫除字词障碍,读文。 二、新课 1、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 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中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 2、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⑴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⑵ 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缀窘苫蔽弛眈瞑 隧黠 ⑶ 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⑷ 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⑸ 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 指出用法:止 犬 洞 隧 ② 理解字意:去 股 盖 耳 ③ 理解词意:少时 顷刻 变诈几何 ④ 辨析字意: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恐前后受其敌。 3、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⑴ 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⑵ 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⑶ 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4、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⑴ 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⑵ 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 读出轻重。 ② 读出快慢。 ③ 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⑶ 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 课文语言的话。 ⑷ 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三、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四、课堂小结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 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 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 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七、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附板书】 狼 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 屠户: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狼,蒲松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狼》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