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高中 张巨宏 【教学目的】 1、识记: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尻寐 2、了解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读懂课文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4、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重点) 2、课文阐明的道理。(重点) 3、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难点) 【教法学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媒体设计】 多媒体或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自读程序适时点拔设计意图 1、预习识记:(注意音形义) 缀(zhuì) 窘(jiǒng) 弛(chí) 苫蔽(shànbì)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2、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任务: ⑴ 识记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 ⑵ 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3、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 4、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 ⑴ 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 ⑵ 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⑶ 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⑷ 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 ⑸ 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5、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 6、品读课文。重点落实如下内容: ⑴ 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其狡诈本性。 ⑵ 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⑶ 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禽兽,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样的恶人,作者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用的是卒章显志的传统写法。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阐明的道理。 ⑷ 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粗的含义: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隧入以攻其后 屠自后断其股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一狼洞其中 隧入以攻其后 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 可采用学生先查字典识记,再同桌互测,教师抽查时以口答或笔答形式进行。教师范读(或录音带范读),领读、学生自读、齐读,借助注释轮流翻译句子 。 (初一学生掌握字词,积累词语,仍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文言文切忌教师串讲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特别是用朗读、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解决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讨论作答,消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述”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消化。 ) ⑸ 师生共同评说。全文结构为故事、评议两部分:(板书或放投影) 遇(故事开端) 屠惧(故事发展) 户御(故事进一步发展) 杀(高潮结局) 具体表述为: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可以创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对课文进行翻译。 (6是全文自学的重难点。设计这一自学程序,侧重于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狼阴险狡诈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通过讨论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内容具体落实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敌”、“前”等一词多义现象;“洞”“隧”“犬”等词类活用现象。 ) 四、小结(略) 五、作业 背诵全文。 (设计简要说明:这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狼,蒲松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狼》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