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大道之行也 >> 正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南山学校 语文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 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
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了》,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2、学生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举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举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成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⑴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⑵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明确:“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的。但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倒退的主张。这显然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绝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而是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板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道之行也,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有关资料
    有感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之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死因
    【同步练习】(高一上)子路曾皙冉有…
    真挚活泼师生情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1课:子路、曾皙、…
    孔子哲学散论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中…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 / 大…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新…
    朱子语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品味《论语》
    “六经皆史”说《论语》──《丧家狗…
    《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孔子与《论语》
    满城争说孔夫子 孔子应该怎样读?
    了解《论语》读哪些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读《论语》学做人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语言艺术散论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论语》可以庸俗化地阅读吗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学习体会
    《论语》十则测试题2
    《论语》十则及译文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研读教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练习
    重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新课标)原文精典分析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分组教学案例--《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说课稿2
    《〈论语〉十则》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2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论语十则》说课稿4
    《论语》十则导入及分析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的做人格言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说课稿3
    论语评析
    课文《〈论语〉十则》研讨
    论语教学简析
    《论语》十则·习题精选
    《论语》十则·扩展资料
    《论语》十则·教案示例
    论语分析
    《论语十则》 综合资源
    《论语》常读常新
    《圣经》《论语》比较谈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探源溯流说《论语》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
    《论语》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关于《论语》中的“信”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孔子“四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遗产”
    《论语》心得点滴
    《论语》的头和尾
    读《论语》札记
    温暖的《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孔子生平
    《论语》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中的成语
    论孔子的好学精神
    《论语》:我的第一书
    读《论语》,谈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新解
    《论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介绍
    《论语》精义管见
    孔子在亚洲的影响
    《论语》电子教材
    《论语》教学建议
    《论语》导读教学要点
    家仁德、组仁德、国仁德、世仁德──…
    《论语》探究──孔门弟子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孔子年谱
    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名言
    “长人”十五志于学
    杏坛讲学──教育家孔子
    孔子身世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论语》相关资料
    半部《论语》作门票
    再读《论语》有感
    学《论语》的下手处
    读《论语》的方法
    《论语》古今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论语》热,何处最吃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也谈《论语》的得名
    《论语》导读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孔子酒醉枣子集
    孔子重“和”
    《〈论语〉十则》生字注音
    德政与无为而治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
    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
    一百人心中有一百种读法──说说《论…
    今日为何读《论语》
    解读《论语》的语言魔力
    《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孔子教学思想浅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4
    从《论语》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
    如何理解“中庸”?
    寻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解读《论语》…
    谈“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
    《论语》在各个朝代的命运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论语十则》说课稿
    曲阜:因孔子而存在
    《论语》学法指导
    《论语》难句解析
    《论语》读后感
    《论语》之我见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课文导入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论语》全文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二)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政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孔子哲言──论学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的政治生涯
    历代评孔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二
    《〈论语〉十则》电子教材
    《〈论语〉十则》整体把握
    《〈论语〉十则》问题研究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3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参考图片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孔子的教育生涯
    孔子思想学说
    孔门弟子简介
    孔子年谱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简介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十则》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十则》重点难点
    孔子哲言──人生态度
    论语碑苑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十则》结构分析
    《〈论语〉十则》通假字
    《〈论语〉十则》义词辨析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
    《〈论语〉十则》写作特点
    《〈论语〉十则》课文鉴赏
    子路──百里负米
    《〈论语〉十则》研讨与练习说明
    《〈论语〉十则》形近字辨析
    读《论语》后感
    子贡──闻一知十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
    《〈论语〉十则》重难点突破
    半部论语治天下──小议孔子与《论语…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做人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美哉,《论语》!──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多音字辨析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