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论语 >> 正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⑵ 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⑶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⑵ 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3、德育目标:    ⑴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⑵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质疑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二: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多媒体显示孔府、孔庙、孔林)那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先师”)(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同学们请看: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6.4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庄严、高大。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教师提示:    ⑴ 正音:     ① 论语(lún)     ② 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诲女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是知也:通“智”,聪明。(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     ③ 愠(yùn):生气,发怒。     ④ 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     ⑤ 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⑥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     ⑦ 弘(hóng)毅:强毅。     ⑧ 凋(diāo):凋谢。     ⑨ 矣(yǐ):语气词。    ⑵ 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⑴ “学而”章: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的“同学”“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⑵ “吾日”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⑶ “温故”章: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从前的。    ⑷ “士不”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在《论语》中,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⑸ “知之”章:      是知也“是”,先秦时代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作“这(就是)”。    ⑹ “其恕”章: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    ⑴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⑵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⑶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⑷ 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⑸ 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6、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四、析读课文,深层体悟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      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⑴ 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⑵ 格言警句类:     ① 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 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问题研讨:    ⑴ “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明确:“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⑵ “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明确:《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⑶ “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对这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⑸ “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4、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五、课堂小结   《论语》全书今本485章左右,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每篇从第一句话中抽2至3个字作篇名,题注里提到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等,都是篇名。清朝时有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这七个字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习中要加以比较、品味。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⑴ 学而时习之( )    ⑵ 人不知而不愠( )    ⑶ 思而不学则殆( )    ⑷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在括号中解释加粗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⑴ 温故知新( )                     。

   ⑵ 见贤思齐( )                     。

   ⑶ 任重道远( )                     。

   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⑸ 学而不思则罔( )                   。

   ⑹ 思而不学则殆( )                   。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⑵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 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

   ⑵ “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

   ⑶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

   ⑷ 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学而》)    ⑸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泰伯》)   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⑴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⑶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⑷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⑸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⑹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参考答案〗   1、B   2、⑴ A  ⑵ B  ⑶ B  ⑷ A   3、⑴ 旧知识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发现。     ⑵ 相同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⑶ 路程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⑷ 走  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⑸ 迷惑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⑹ 有害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4、⑴ B  ⑵ D   5、⑴ 人不知而愠     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⑸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6、⑴ 见贤思齐     ⑵ 尽善尽美     ⑶ 举一反三     ⑷ 道听途说     ⑸ 巧言令色     ⑹ 诲人不倦
七、布置作业   (分发讲义资料)阅读文段,回答1~8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⑴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⑵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⑶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小子⑷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 【注释】   ⑴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   ⑵ 壹似,很像。   ⑶ 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   ⑷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⑴ 孔子过泰山侧(              )

   ⑵ 夫子式而听之(            )

   ⑶ 然(          )

   ⑷ 昔者吾舅死于虎(           )

   ⑸ 何为不去也(          )

   ⑹ 小子识之(            )

  2、“小子识之”的“识”应读为         。

  3、“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     A、顺接    B、转接   4、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

  5、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

  6、妇人的丈夫与儿子因何而死?

  7、“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         。

  8、文中哪句话可作为本文主题?翻译这句话。
〖参考答案〗   1、⑴ 经过  ⑵ 妇人的哭声  ⑶ 是的     ⑷ 从前  ⑸ 离开     ⑹ 这件事   2、zhì   3、A   4、孔子   5、儿子   6、被老虎吃掉。   7、妇人   8、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活动与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名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   3、开放探究:     阅读文段,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50字左右)     动筒(人名)尝于国学(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结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可探究:    ⑴ 敢于怀疑。

   ⑵ 不迷信,不盲从。

   ⑶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等。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论语,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译文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有关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之我…
    有感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真挚活泼师生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1课:子路、曾皙、…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 / 大…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新…
    朱子语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死因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中…
    孔子哲学散论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高一上)子路曾皙冉有…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原文】
    品味《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了解《论语》读哪些书
    满城争说孔夫子 孔子应该怎样读?
    《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论语》可以庸俗化地阅读吗
    读《论语》学做人
    孔子与《论语》
    “六经皆史”说《论语》──《丧家狗…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论语》语言艺术散论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于丹论…
    《论语》十则及译文
    《论语》学习体会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研读教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练习
    《论语》十则测试题2
    重读《论语》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3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分组教学案例--《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说课稿2
    《〈论语〉十则》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3
    关于《论语》中的“信”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2
    《论语》十则新课标)原文精典分析
    《论语十则》说课稿4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的做人格言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说课稿3
    《论语》常读常新
    课文《〈论语〉十则》研讨
    论语教学简析
    《论语》十则·习题精选
    《论语》十则·扩展资料
    《论语》十则·教案示例
    论语分析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
    《论语十则》 综合资源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孔子“四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圣经》《论语》比较谈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探源溯流说《论语》
    一百人心中有一百种读法──说说《论…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论语》十则导入及分析
    家仁德、组仁德、国仁德、世仁德──…
    《论语》心得点滴
    《论语》的头和尾
    读《论语》札记
    温暖的《论语》
    《论语》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于丹《论语》心得 第二部分
    孔子身世
    孔子在亚洲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中的成语
    论孔子的好学精神
    《论语》:我的第一书
    读《论语》,谈孔子
    《论语》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
    《论语》电子教材
    《论语》教学建议
    《论语》相关资料
    《论语》探究──孔门弟子
    也谈《论语》的得名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教学要点
    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名言
    “长人”十五志于学
    杏坛讲学──教育家孔子
    《论语》介绍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解读《论语》的语言魔力
    再读《论语》有感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学《论语》的下手处
    读《论语》的方法
    《论语》古今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论语》热,何处最吃紧
    《论语》精义管见
    《论语》难句解析
    孔子年谱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
    孔子酒醉枣子集
    孔子重“和”
    “孔子的遗产”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语〉十则》重难点突破
    谈“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生平
    今日为何读《论语》
    曲阜:因孔子而存在
    《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孔子教学思想浅析
    从《论语》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
    德政与无为而治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如何理解“中庸”?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新解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
    《论语》在各个朝代的命运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半部《论语》作门票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论语》学法指导
    《论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读后感
    《论语》之我见
    读《论语》后感
    论语评析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说课稿
    寻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解读《论语》…
    论语全文翻译 (二)
    孔门弟子简介
    于丹《论语》心得 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处世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君子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朋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理想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  人生之道
    论语全文翻译 (一)
    孔子哲言──人生态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研讨与练习说明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子贡──闻一知十
    《论语》全文1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整体把握
    《〈论语〉十则》电子教材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二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4
    孔子的教育生涯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历代评孔
    《论语》全文3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十则》参考图片
    孔子简介
    孔子年谱
    孔子思想学说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2
    孔子的政治生涯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十则》重点难点
    《〈论语〉十则》生字注音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半部论语治天下──小议孔子与《论语…
    论语碑苑
    《〈论语〉十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学法导引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孔子哲言──做人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论语〉十则》多音字辨析
    《〈论语〉十则》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通假字
    《〈论语〉十则》义词辨析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
    《〈论语〉十则》写作特点
    孔子哲言──论学习
    《〈论语〉十则》问题研究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
    孔子哲言──政治
    子路──百里负米
    《〈论语〉十则》结构分析
    《〈论语〉十则》形近字辨析
    天地人之道
    《论语》课文导入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文鉴赏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美哉,《论语》!──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