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大道之行也 >> 正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欣赏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①,女有归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故外户⑦而不闭⑧,是谓大同⑨。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说明:“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注释
  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④〔亲〕用作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⑦〔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⑧〔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
  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⑩〔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⑿〔外户〕泛指大门。
  ⒀〔闭〕关闭(大门)。
  ⒁〔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古今异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古:害人 今:小偷,窃贼)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道之行也,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大道之行也-原文欣赏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有关资料
    有感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之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死因
    【同步练习】(高一上)子路曾皙冉有…
    真挚活泼师生情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1课:子路、曾皙、…
    孔子哲学散论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中…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 / 大…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新…
    朱子语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品味《论语》
    “六经皆史”说《论语》──《丧家狗…
    《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孔子与《论语》
    满城争说孔夫子 孔子应该怎样读?
    了解《论语》读哪些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读《论语》学做人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语言艺术散论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论语》可以庸俗化地阅读吗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学习体会
    《论语》十则测试题2
    《论语》十则及译文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研读教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练习
    重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新课标)原文精典分析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分组教学案例--《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说课稿2
    《〈论语〉十则》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2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论语十则》说课稿4
    《论语》十则导入及分析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的做人格言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说课稿3
    论语评析
    课文《〈论语〉十则》研讨
    论语教学简析
    《论语》十则·习题精选
    《论语》十则·扩展资料
    《论语》十则·教案示例
    论语分析
    《论语十则》 综合资源
    《论语》常读常新
    《圣经》《论语》比较谈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探源溯流说《论语》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
    《论语》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关于《论语》中的“信”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孔子“四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遗产”
    《论语》心得点滴
    《论语》的头和尾
    读《论语》札记
    温暖的《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孔子生平
    《论语》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中的成语
    论孔子的好学精神
    《论语》:我的第一书
    读《论语》,谈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新解
    《论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介绍
    《论语》精义管见
    孔子在亚洲的影响
    《论语》电子教材
    《论语》教学建议
    《论语》导读教学要点
    家仁德、组仁德、国仁德、世仁德──…
    《论语》探究──孔门弟子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孔子年谱
    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名言
    “长人”十五志于学
    杏坛讲学──教育家孔子
    孔子身世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论语》相关资料
    半部《论语》作门票
    再读《论语》有感
    学《论语》的下手处
    读《论语》的方法
    《论语》古今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论语》热,何处最吃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也谈《论语》的得名
    《论语》导读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孔子酒醉枣子集
    孔子重“和”
    《〈论语〉十则》形近字辨析
    德政与无为而治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
    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
    一百人心中有一百种读法──说说《论…
    今日为何读《论语》
    解读《论语》的语言魔力
    《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孔子教学思想浅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4
    从《论语》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
    如何理解“中庸”?
    寻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解读《论语》…
    谈“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
    《论语》在各个朝代的命运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论语十则》说课稿
    曲阜:因孔子而存在
    《论语》学法指导
    《论语》难句解析
    《论语》读后感
    《论语》之我见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课文导入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论语》全文3
    论语全文翻译 (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政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二)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论学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简介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二
    《〈论语〉十则》电子教材
    《〈论语〉十则》整体把握
    《〈论语〉十则》问题研究
    《〈论语〉十则》研讨与练习说明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3
    孔门弟子简介
    《论语》教学设计
    孔子年谱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历代评孔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的教育生涯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
    孔子思想学说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十则》参考图片
    《〈论语〉十则》通假字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十则》重点难点
    《〈论语〉十则》生字注音
    孔子哲言──人生态度
    《〈论语〉十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孔子哲言──做人
    《〈论语〉十则》写作特点
    《〈论语〉十则》义词辨析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
    《〈论语〉十则》结构分析
    《〈论语〉十则》重难点突破
    半部论语治天下──小议孔子与《论语…
    子路──百里负米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十则》多音字辨析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子贡──闻一知十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
    《〈论语〉十则》课文鉴赏
    论语碑苑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读《论语》后感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美哉,《论语》!──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