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大道之行也 >> 正文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  与:          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       
(3)男有分,女有归  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    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              
(3)可爱者甚蕃。      通      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      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闭:        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        (朝代)的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        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        》《        》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        》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2.给下列字注音。
弗(   )  琢(   )  兑(   )  尚(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 弗:
(2)其次务施报     施:
(3)玉不琢,不成器   琢:
(4)人有礼则安     安:
1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                  (原句)。
15.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                           ,“六欲”是指                          。
16.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                   
造句:                   
礼尚往来
解释:                   
造句:                   
17.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
18.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三、写作
19.材料:清代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他病危时,要求尝一口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郑板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认真阅读上面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1.(1)yǔ  mù  (2)ɡuān  (3)fèn  (4)wù
2.(1)“与”  “举”  推举
(2)“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3)“蕃”  “番”  多
(4)“说”  “悦”  愉悦、高兴
3.(1)分:职分  归:女子出嫁
(2)恶:憎恶
(3)乱:造反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4.(1)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2)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3)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4)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1)西汉  戴圣  49
(2)论语  孟子  礼记
7.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一)8.mù  ɡuān  fèn  wù
9.(1)信:诚信  修:培养、修致
(2)货:财货
(3)贼:指害人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
10.,,,。,,,,,,,。,;,。,,,
11.(仅作参考)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12.fú  zhuó  duì  shànɡ
13.(1)不  (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  (3)琢磨、雕琢  (4)安定
14.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15.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指的色欲、形貌欲等六种欲望。
16.(1)解释:不把君位当作一家的私有物,后多以它为一种美好的政治思想。造句(略)
(2)解释: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现用作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相应的行为报之。造句(略)
17.(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18.(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道之行也,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题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有关资料
    有感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之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死因
    【同步练习】(高一上)子路曾皙冉有…
    真挚活泼师生情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1课:子路、曾皙、…
    孔子哲学散论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中…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 / 大…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新…
    朱子语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品味《论语》
    “六经皆史”说《论语》──《丧家狗…
    《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孔子与《论语》
    满城争说孔夫子 孔子应该怎样读?
    了解《论语》读哪些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读《论语》学做人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语言艺术散论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论语》可以庸俗化地阅读吗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学习体会
    《论语》十则测试题2
    《论语》十则及译文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研读教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练习
    重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新课标)原文精典分析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分组教学案例--《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说课稿2
    《〈论语〉十则》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2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论语十则》说课稿4
    《论语》十则导入及分析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的做人格言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说课稿3
    论语评析
    课文《〈论语〉十则》研讨
    论语教学简析
    《论语》十则·习题精选
    《论语》十则·扩展资料
    《论语》十则·教案示例
    论语分析
    《论语十则》 综合资源
    《论语》常读常新
    《圣经》《论语》比较谈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探源溯流说《论语》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
    《论语》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关于《论语》中的“信”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孔子“四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遗产”
    《论语》心得点滴
    《论语》的头和尾
    读《论语》札记
    温暖的《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孔子生平
    《论语》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中的成语
    论孔子的好学精神
    《论语》:我的第一书
    读《论语》,谈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新解
    《论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介绍
    《论语》精义管见
    孔子在亚洲的影响
    《论语》电子教材
    《论语》教学建议
    《论语》导读教学要点
    家仁德、组仁德、国仁德、世仁德──…
    《论语》探究──孔门弟子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孔子年谱
    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名言
    “长人”十五志于学
    杏坛讲学──教育家孔子
    孔子身世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论语》相关资料
    半部《论语》作门票
    再读《论语》有感
    学《论语》的下手处
    读《论语》的方法
    《论语》古今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论语》热,何处最吃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也谈《论语》的得名
    《论语》导读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孔子酒醉枣子集
    孔子重“和”
    《〈论语〉十则》生字注音
    德政与无为而治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
    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
    一百人心中有一百种读法──说说《论…
    今日为何读《论语》
    解读《论语》的语言魔力
    《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孔子教学思想浅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4
    从《论语》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
    如何理解“中庸”?
    寻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解读《论语》…
    谈“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
    《论语》在各个朝代的命运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论语十则》说课稿
    曲阜:因孔子而存在
    《论语》学法指导
    《论语》难句解析
    《论语》读后感
    《论语》之我见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课文导入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论语》全文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二)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政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孔子哲言──论学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的政治生涯
    历代评孔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二
    《〈论语〉十则》电子教材
    《〈论语〉十则》整体把握
    《〈论语〉十则》问题研究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3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参考图片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孔子的教育生涯
    孔子思想学说
    孔门弟子简介
    孔子年谱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简介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十则》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十则》重点难点
    孔子哲言──人生态度
    论语碑苑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十则》结构分析
    《〈论语〉十则》通假字
    《〈论语〉十则》义词辨析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
    《〈论语〉十则》写作特点
    《〈论语〉十则》课文鉴赏
    子路──百里负米
    《〈论语〉十则》研讨与练习说明
    《〈论语〉十则》形近字辨析
    读《论语》后感
    子贡──闻一知十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
    《〈论语〉十则》重难点突破
    半部论语治天下──小议孔子与《论语…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做人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美哉,《论语》!──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多音字辨析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