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大道之行也 >> 正文

 

大道之行也单元学习目标盘点、作业

作 业 导 航

1.想像“大同”社会的美景

2.理清文章的层次

3.把握一些实词的用法

一、基础部分

1.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B.矜寡孤独                  C.便要还家                  D.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9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6.(1)本语段可分为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

(2)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7.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二、提高部分

杜蒉扬觯

知悼子①卒,未葬,平公②饮酒,师旷、李调③侍,鼓钟。杜蒉④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⑤!”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⑥。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⑦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⑧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⑨。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⑩也!”至于今,既毕献,斯11扬觯,谓之“杜举”。

《礼记·檀弓下》

注:①知悼子:知盈,春秋时晋国大夫,系出荀氏,也称荀盈。卒于鲁昭公九年,谥“悼”。②平公:晋平公。③师旷:晋国主乐大师,盲人,善辨声乐。李调:晋平公的嬖臣。④杜蒉(kuì):晋平公的厨师。⑤饮斯:喝了这杯酒。带命令口气。斯,此,这。⑥子卯不乐:相传古代暴君商纣王死于甲子日,夏桀死于乙卯日,都不得善终。古人认为这两个日子对国君不吉利,称作“忌日”。逢“忌日”,国君不饮宴奏乐。⑦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⑧匕(bǐ):羹匙。⑨觯(zhì):古代一种圆腹、大口、圈足的酒器。⑩爵:酒杯,指觯。11斯:连词,则,就。

10.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1)知悼子卒________          (2)杜蒉自外来________             (3)安在________

(4)旷,饮斯________          (5)曩者尔心或开予________      (6)是以饮之也________

(7)既毕献________             (8)则必毋废斯爵也________

11.与“降,趋而出”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自己在堂上在北面坐下喝了,便下台阶,跑出去。

B.尔饮旷,何也?

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呢?

C.调也,君之亵臣也。

李调是你亲信的近臣。

D.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

我也有过错,斟上酒罚寡人吧。

13.杜蒉是怎样启发国君觉悟自责的?

14.杜蒉为何不直面批评晋平公呢?

15.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16.假如你的同学做错了事,你将采取什么方式批评呢?

三、试一试

17.标点可以蓄势酿情,请说说下面巧用叹号的作用。

促鲁迅先生就医信

宋庆龄

我恳求你立刻入医院医治!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活增加了一天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我希望你不要漠视爱你的朋友们的忧虑而拒绝我们的恳求!!!祝你痊安。

 

参考答案:

一、1.B   害人

2.D(与—举;矜—鳏;要—邀)

3.B

4.(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2)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3)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4)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5.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6.(1)三①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②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

③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2)总——分——总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略

二、10.(1)死   (2)从   (3)哪里   (4)此   (5)刚才(6)因此   (7)结束   (8)不要

11.历阶而升

12.A(北面:面朝北。趋:快步走,小步快走)

13.避开正面接触,从侧面迂回,以三次罚酒引起国君的好奇发问,以三次对答批评旷、调、自己,启发国君自责,从而达到批评目的。

14.杜蒉是一个厨师,没有和君主说话的地位,加之处于封建时代,厨师批评国君,谈何容易!

15.要想收到批评的效果,首先要批评的正确,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16.略

三、17.使语势步步增强,充分表现了宋庆龄对鲁迅的健康极其关切之情。

[译文]

杜蒉扬觯

知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在宫内饮酒,师旷、李调在旁陪侍,击钟奏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见钟声,就问:“君上在哪里?”回答说:“在寝宫。”杜蒉进入寝宫循阶登堂,斟了杯酒说:“旷,喝了这杯!”又斟上酒说:“调,喝了这杯!”又斟上酒,自己在堂上面朝北坐下喝了,便下台阶,快步走了出去。

平公唤住他,叫他进来,说:“蒉,刚才你心里或许是想开导我,所以我没有和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呢?”杜蒉回答说:“在甲子、乙卯忌日,君上不得饮酒作乐。现在知悼子的棺柩还停放在堂上,这比甲子、乙卯的禁忌更严重了!师旷身为太师,不把这个情况告知君上,所以罚他喝酒。”“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答:“李调是您亲信的近臣,为贪图吃喝而忘记提醒君上违礼的过失,所以罚他喝酒。”“那么你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答:“我嘛,是个厨师,不去专门料理餐具、饮食,还敢于越职参与有知即言、防止错失的事情,所以罚自己喝酒。”平公说:“寡人也有过错,斟上酒罚寡人吧。”杜蒉洗净觯,斟上酒,高高举起,献给平公。平公对陪侍者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废弃这只觯!”直到现在,晋国的国宴上,主人在敬酒完毕后,还要添加一个向国君举觯的动作,叫做“杜举”。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大道之行也,孔子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大道之行也单元学习目标盘点、作业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有关资料
    有感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之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
    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死因
    【同步练习】(高一上)子路曾皙冉有…
    真挚活泼师生情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1课:子路、曾皙、…
    孔子哲学散论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中…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 / 大…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新…
    朱子语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品味《论语》
    “六经皆史”说《论语》──《丧家狗…
    《论语》是怎么成为经典的?
    孔子与《论语》
    满城争说孔夫子 孔子应该怎样读?
    了解《论语》读哪些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读《论语》学做人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语言艺术散论
    倾听天命敬畏自然──今天怎样重新认…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论语》可以庸俗化地阅读吗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学习体会
    《论语》十则测试题2
    《论语》十则及译文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说课稿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研读教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
    《论语》十则练习
    重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新课标)原文精典分析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分组教学案例--《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说课稿2
    《〈论语〉十则》创新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2
    《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
    《论语十则》说课稿4
    《论语》十则导入及分析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译文
    孔子的做人格言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说课稿3
    论语评析
    课文《〈论语〉十则》研讨
    论语教学简析
    《论语》十则·习题精选
    《论语》十则·扩展资料
    《论语》十则·教案示例
    论语分析
    《论语十则》 综合资源
    《论语》常读常新
    《圣经》《论语》比较谈
    论孔子的天命、人性及政治价值依据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探源溯流说《论语》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
    《论语》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关于《论语》中的“信”
    《论语》中的基本概念
    孔子“四治”思想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遗产”
    《论语》心得点滴
    《论语》的头和尾
    读《论语》札记
    温暖的《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孔子生平
    《论语》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中的成语
    论孔子的好学精神
    《论语》:我的第一书
    读《论语》,谈孔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新解
    《论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介绍
    《论语》精义管见
    孔子在亚洲的影响
    《论语》电子教材
    《论语》教学建议
    《论语》导读教学要点
    家仁德、组仁德、国仁德、世仁德──…
    《论语》探究──孔门弟子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孔子年谱
    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名言
    “长人”十五志于学
    杏坛讲学──教育家孔子
    孔子身世
    孔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
    《论语》相关资料
    半部《论语》作门票
    再读《论语》有感
    学《论语》的下手处
    读《论语》的方法
    《论语》古今
    立言与行教:重读《论语》
    《论语》热,何处最吃紧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也谈《论语》的得名
    《论语》导读
    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定位及命运
    孔子酒醉枣子集
    孔子重“和”
    《〈论语〉十则》生字注音
    德政与无为而治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
    半部《论语》能否治天下
    《论语》关于如何做人的思想及其价值
    一百人心中有一百种读法──说说《论…
    今日为何读《论语》
    解读《论语》的语言魔力
    《论语》,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孔子教学思想浅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4
    从《论语》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教学需相长 情理要交融──《论语》…
    如何理解“中庸”?
    寻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解读《论语》…
    谈“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和谐社…
    《论语》在各个朝代的命运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尊师爱生…
    《论语十则》说课稿
    曲阜:因孔子而存在
    《论语》学法指导
    《论语》难句解析
    《论语》读后感
    《论语》之我见
    孔子的教育观、教学法举隅:论辩切磋…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课文导入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论语》全文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二)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政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时训练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全文翻译 (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孔子哲言──论学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的政治生涯
    历代评孔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二
    《〈论语〉十则》电子教材
    《〈论语〉十则》整体把握
    《〈论语〉十则》问题研究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实录 3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参考图片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孔子的教育生涯
    孔子思想学说
    孔门弟子简介
    孔子年谱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简介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建议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十则》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课文导读
    《〈论语〉十则》学法导引
    《〈论语〉十则》课文背景知识
    《〈论语〉十则》重点难点
    孔子哲言──人生态度
    论语碑苑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十则》结构分析
    《〈论语〉十则》通假字
    《〈论语〉十则》义词辨析
    《〈论语〉十则》词类活用
    《〈论语〉十则》特殊句式
    《〈论语〉十则》写作特点
    《〈论语〉十则》课文鉴赏
    子路──百里负米
    《〈论语〉十则》研讨与练习说明
    《〈论语〉十则》形近字辨析
    读《论语》后感
    子贡──闻一知十
    《〈论语〉十则》基础知识训练
    《〈论语〉十则》重难点突破
    半部论语治天下──小议孔子与《论语…
    《〈论语〉十则》同步达纲练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孔子哲言──做人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美哉,《论语》!──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多音字辨析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