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
|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与评价 一、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借助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能自主有效利用课外书籍、网络获取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结合文化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体验,能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把自己融入文章营造的意境之中,获得“会心之趣”;在感受课文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体味推敲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比较把握各篇语言风格,品味个性语言。能够背诵一些经典段落或精辟句子,熟记自己喜欢的各具特色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领悟力,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言之有理的个性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在阅读中陶冶性情,回味隽永的神韵,触摸爱的真谛。通过与名家对话、体验交流开拓精神空间,建筑精神的宫殿。 二、单元说明: 紧承上一单元硝烟弥漫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本单元呈现出血与火涤荡后的明净和清晰的呼喊:再也不能让人类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编者将这种强大的价值导向隐藏在了的这种巧智单元编排中。它让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美神阿佛狄洛忒、智慧女神雅典娜虽然因为那“不和的金苹果”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但他们依然为谁重要而争战不休。21世纪的我们在面对这个古老的问题时,作出了我们的回答:人们对爱神青睐有加,另两位女神再次败北。于是,疲惫且饱受战火煎熬的灵魂在爱神的胜利声中得到了慰籍,思想的天空涂满爱神的柔美目光一直企及人类内心中最柔软之处。我想,阅读这样的文章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微风细雨般的浸润吧! 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普通人。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琐事,表现“爱”的主题,诉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对于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关爱。阅读它们,你可以从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美的情操。 《阿长与》所追忆的是一位既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的保姆。在文中,鲁迅围绕阿长写了她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写了她给“我”买来心爱的《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鲁迅追忆着这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长妈妈在文章中被描写得栩栩如生。她既令“我”憎恶、讨厌,又让“我”产生“敬意”。作者既在以儿时心态,按生活真实回忆阿长,又在以写作时的眼光观照阿长,着意表现她身上最本质的美:人性的质朴率真。正由于此,让我们从她的愚妄中看到率真,从她的粗俗中看到细心,这种率真和细心体现出的实质,就是她对孩子倾注的一片心,奉献的一片爱!这层意味是含蓄的,需要我们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鲁迅用先抑后扬的笔法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原来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亲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远行的游子几番落泪,父子之情跃然纸上,父爱在背影的烘托下显得异乎寻常地深沉和感人。父爱如山。人们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特别是浓墨重彩写了父亲的背影,这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是这篇文章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文章无论记人、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平实,在平实之中蕴含着极为深挚的情感,可谓“真情真感真文”。 李森祥的《台阶》与《背影》一样,写的也是一位父亲。一位儿子眼中逐渐老去的父亲。他努力地生活着、劳动着,不懈地追求着。然而他内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经过漫长的准备,付出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建造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岁月正悄悄地流逝,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述者,怀着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叙述父亲为赢得地位、赢得尊重而坚忍不拔、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本文与朱自清的文章分别抓住“台阶”、“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向我们展示了父子间丰富的情感。 《老王》这篇散文中,杨绛写了自己与一个车夫老王的交往,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老王是个不幸者,生活艰苦。他没有职业,只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早年瞎了一只眼,又没有亲人,没有家庭,孤身一人住在荒僻胡同的破烂小屋里。但是,老王非常善良。他给人家送冰,从未想到欺负主顾,还愿意给“我们家”减半收费;他送人上医院,坚决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别人有没有钱看病;他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以围住乘客使其不掉落。老王还是一个感恩的人。他受了人家的好处,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我们家”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老王,尊重他的人格,同情他的遭遇,关心他的生活。作者以其善良的心灵和充满人道美的行为提示我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诚信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这种随着时代发展而消失的职业却因为这样的普通人而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 从单元选文题裁来看,五篇文章围绕“爱”各自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故事以其自己的价值、逻辑和理由存在着,你不能经历它,但是你却能感受它、体验它,你的感受的真实性告诉你这故事的存在不容否认。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用心灵文字构筑的心灵世界,需要我们用生命中的诸多体验做注脚,生命才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阅读的困难以及美妙就在于此,所以我们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应把引导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体验”是打开通向文学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因为后面的创造性阅读,以及培养语感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那么,在文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与评价的设计呢?针对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和特点,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好读法 正如刘勰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是感知体验的初步,对于有效体验和评价的作用是不可言喻的。 A、预习时的自读,要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音,弄懂义,解决生字、生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尽量读熟课文。 B、上课时的指导读,首先老师可以示范读,也可以通过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体验。就课堂效果而言,前者要优于后者。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体验,如分角色朗读、默读、齐读、个别读等。对于散文,要读出意境和情感,而对于小说则要读出形象。至于朗读技巧的运用最好由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设计,但必须从文本出发,用心去读。 有感于北大著名文学史家钱理群教授令大家公认的一绝的“读书”功夫。据说钱教授来江苏南师大附中开课时的“喊课”令全场动容。在讲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他就告诉学生,这一课“不要读,要喊”,因为萧红在“喊”。说罢他就示范,“喊”了一遍。这一“喊”让老师学生大开眼界。其实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更非像演员般的声情并茂,他是在用自己的心去读。这是引导学生走向有效体验与评价的有效方法。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学生感知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验。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情景: A、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情境。 B、多媒体展示。教师有画画基本功的,可以结合情境自己画,也可以找现成的画或图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也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制作《背影》多媒体动画,显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用特写镜头精细地再现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以及父亲在人流中渐行远去的背影。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作深入体验。 C、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搭建体验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完成对文本多元化的个性阅读。 3、多搞专题阅读 A、新旧课文联系阅读。如学习《阿长与》时,可联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起走进鲁迅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学习《背影》时,可联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爸爸的花儿落了》感受父亲的绵绵[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专题 |
下一篇文章: 《背影》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