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的教学设计
|
《春》的教学设计 广西南丹县中学龙慧林
授课内容春课型讲读课课时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 《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D.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A、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B、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美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 难点 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突破 以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剪辑并重新录制音乐《早春曲》、《春意盎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作者资料及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听读、朗读中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学生完成) 同学们,天气渐渐地冷了,冬天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迎着冬天的笑脸,我想起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景。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之中。(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听配乐朗诵。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多媒体显示:听读,说感受的话。 (三)让学生谈谈听朗诵后的感受。 师:听了朗诵,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多媒体显示:听了朗诵,我听到了……/听了朗诵,我看到了……/听了朗诵,我感受到了…… 例:听了朗诵,我感受到了人们盼望春天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 (四)自由朗读,分组(分为8个学习小组)讨论文章层次的起止段落。教师用多媒体提示课文思路(盼春—绘春—赞春)。 (五)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学生参加联读课文。要求第1名学生读“盼春”,第2—7名读“绘春”部分,第8名学生读“赞春”部分。(联读时不告诉学生起止段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层次理解是否正确。) (六)经过自由朗读和小组代表的联读,全班交流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第一部分(①):盼春 第二部分(②—⑦):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⑧—⑩):赞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诵读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二、教学重点: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品析“春草图”(用多媒体显示品析步骤) 1、朗读指导。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会正确使用四种朗读符号(﹏﹏重音轻读;•重音;︱小停;︵拖音) 2、第一次朗读(自由读),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 3、第二次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4、第三次朗读(男女生各读一层),悟一悟这段层次划分的问题。教师提示可划两个层次。 教师明确: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是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5、第四次朗读(个人大声读),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偷偷”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钻”字写出了小草萌发的力量以及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修改以后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6、美读,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教师提示:语调:轻快;感情:喜爱、赞美 7、教师小结(多媒体显示):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①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其特征突出。②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③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二)运用上面所学的方法赏析“春花图” “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每两个学习小组一幅图,分工协作。 (三)各学习小组发言人把本组讨论结果提交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1、“春花图” ①特征: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②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 ③语言:修辞—拟人、比喻、排比。 用词:第③句中的“闹”字写得好,好在它不仅写出了声音,还写出了热烈的气氛,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④感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图” ①特征:和煦、芳香、悦耳 ②顺序:触觉、嗅觉、听觉 ③语言:修辞—引用、拟人、比喻 3、“春雨图” ①特征:细密、轻盈 ②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 ③语言:修辞—排比、比喻 4、“迎春图” ①特征:充满活力 ②顺序:由点到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寓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朱自清的《春》写得太美了,其实自古以来,春天一直是人们歌咏的对象,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互相交流并保存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然后任选一幅春景图,给它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 教师推荐部分诗句:(课件显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春》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初一听力训练”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初一听力训练”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