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专题
|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专题——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联系文本背景进行解读 一、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对文章中的人物或者场景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2、过程和方法:运用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反复练习,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运用默读的方法加快阅读速度;在比较和感受中,归纳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正视人的生命的珍贵,呼吁和平;在生命之战中,学会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二、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是以战争题材为主题的叙事作品组成的单元。5篇课文都是是以战争为大背景的文学创作。《新闻两则》虽然是新闻报道,离开我们的时代甚远,也已经失去了很多阅读的新鲜度,但是它作为战争的关键时刻出现的新闻报道,本身具有鼓舞人心的政治作用仍是十分明显的。《芦花荡》是一首荡漾在枪林弹雨中之间的散文诗,优美的芦花荡作为背景,表现着传奇般的英雄故事。《蜡烛》是在战争无情的黑夜给充满爱的人们点起的一盏温暖的灯,他用平静的语言,却述说着让人心头为之一震的那种感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让我们读到了在侵略者在掠夺中满足自己的私欲的时候,一个正义的声音本着人类未泯的良知而发出的呐喊和谴责,痛快淋漓。《亲爱的爸爸妈妈》记叙的那次悼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之后,人类记得了什么,又遗忘了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在背景的介绍上作好铺垫和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在创作的大背景之下走到文章的人物和作者心中,真正感受文章内容;除此以外,帮助学生通过抓细节、分情节能更好的以点带动面的体会和掌握。 三、课文的教学建议: 《新闻两则》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了解新闻的记叙要素、结构和特点。 2、过程和方法:以这则新闻为例,学习新闻的记叙要素、结构和特点;在阅读中,学会运用假设比较的方法品味新闻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自己对新闻的认识出发,尝试着评价新闻。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说说你对新闻的印象 ——最近国内外有哪些重大新闻?从哪里可以得知新闻?我最喜欢的新闻类节目是什么? 2、铺垫:有关的新闻知识 (1)学生齐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介绍什么是新闻的六要素(结合课后练习一),然后请学生就《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进行分析: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分中、西、东三路军 时间:22日22时 地点:九江到江阴 事情起因:渡江作战 事情经过结果:中路军突破安庆渡至繁昌已渡过三十万人 西路军渡过三分之二占领贵池等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大部渡过南岸,遇敌抵抗较顽强,最后歼敌控制江阴封锁长江。切断无锡段铁路。 (3)穿插:为什么不按东西中的顺序来介绍? 明确:按时间中路军最早发动进攻,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战况相似较易,按难度东路军的情况最复杂所以这样安排。(新闻的真实性) 3、深入:了解新闻的结构。 (1)利用课后的练习二,掌握新闻的结构; (2)背景:你知道这则新闻的背景是什么吗?(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完成) (3)标题、导语和主体的掌握分别。 问题设计:你能试着用一句话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吗? 你能试着用几句话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吗? 你能试着用一段话介绍这则新闻的内容吗? 4、联系:关于新闻的特点 (1)引用报纸上的明星的假新闻、过时的旧新闻来问学生,你喜欢吗?为什么 (2)明确: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新闻的灵魂核心),及时(新闻不是旧闻)。 课后实践:去报纸上找你喜欢的新闻,根据我们学到的关于新闻的相关知识,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对你读的新闻进行点评。 5、模拟“普利策”: ※关于普利策奖:普利策奖由美国著名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 (1)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找到的新闻投影给大家,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点评。 (2)组织同学互相评价,模拟普利策新闻奖给今天展示的新闻颁奖: 具体奖项可以设: 最吸引眼球奖(标题出众)、最优美文字奖(文字准确)、最及时奖(作用及时)等等 6、新闻就在你的身边: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来写一则身边的新闻,报道开学至今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三)相关链接: 1、建议用动画演示解放战争的形式 2、报纸假消息:比如说“罗家英暴死”“刘亦菲变性”等等。 《芦花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探究人物揣摩性格,欣赏描写环境的语言注重环境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用人物描写的具体行动来认识人物的性格,揣测人物的心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我们中国人民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古有黄帝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出生此地,宋太祖赵眶胤也是河北诼洲人,近现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也就有了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小兵张嘎》《黄河绝恋》等。今天我们走进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2、作家简介:(见教学用书的内容)——他擅长写革命年代的小百姓革命的故事。 3、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速读《芦花荡》全文,口头复述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 (2)此文主人公是谁?——怎样的一个小老头(肖像描写) 请用一个词恰当地概述老人的形象——孤胆英雄 你心中的英雄应该是怎样的呢? (3)课文是如何体现这样的英雄形象?(结合具体语句) 明确:如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的豪言壮语,充满自信,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苇塘里的歌声和稻米香侧面说明老头子能够机智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归纳:这是个有着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感情、智勇双全的品质和自信自尊性情的孤胆英雄。 4、研读赏析: (1)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的英雄形象? 明确:正面对老人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和侧面烘托 (2)找一处你认为刻画人物最精彩的词句举例进行分析 例: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外貌描写,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他和鱼鹰一样有明锐的目光,对水面情况了如指掌表现了他的精明。 老头子叫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语言动作描写显示他的干练机智,表现他的英勇。等 (3)是英雄,但也是人,“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老英雄的性格不足之处在哪? 明确:过于自信和自尊。(结合课后练习一(2)) (4)、《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也没有特别压抑,反倒感觉痛快乐观优美,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明确: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结合课后练习三) 明确:《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一开头,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写: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专题,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
下一篇文章: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