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七年级第一学期 >> 课文教案学设计 >> 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


始得西山宴游记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张  勇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诵读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在山水游记中寄托的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永贞革新”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滴、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二、课文落实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游,宴饮游乐。
余自为像人:僇(lù),获罪的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其隙也:隙,空闲。
则施施而行:施施(yi),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徒,指同伴、佣人等。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溪。
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披,用手拨开。
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极,到。
趣,通“趋”,往。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染溪:缘,沿着。
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水。
焚茅筏:焚,烧。茅筏(fá),茅草之类。筏,叶众多的样子。
箕踞而邀:箕踞(jījū),席地而坐,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赏。
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蚜然洼然:蚜(xiā)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莫得遁隐:遁隐,隐蔽、隐藏。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外与天际:与,接、合。天际,天边。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涯,边际,极限。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广大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引觞满酌:引觞(shāng),拿起酒杯。引,拿。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故为之文以志:以,来。志,记。
4、请学生整篇翻译

三、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未始:古义 未尝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今义 没开始
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攒蹙累积              今义 积累
然后:古义 这样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今义 转折连词
于是:古义 从此,从这时   游于是乎始。        今义递进连词
更:古义 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 更加
披:古义 拨    到则披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就:古义 接近   颓然就醉。       今义 就是
向:古义 从前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 朝
志:古义 记 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古义 代词,这是   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 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异:称奇 始指异之。      独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特:特别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超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为:成为  自余为僇人。   为(表目的)  故为之文以志。
(3)通假字: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四、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长安晚秋》教案
    《促织》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
    季羡林《永久的悔》
    《乡愁》教学案例
    《绿色蝈蝈》课堂教学实录
    冰心,巴金这个人……
    《五彩池》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6
    《我的无样》教案6
    《我的四季》教案6
    《西地平线上》教案6
    《我心归去》教案6
    《乡土情结》教案6
    《想北平》教案6
    关于记叙文写作
    《我的四季》教案7
    作文训练专题(一)记叙性文章
    《陈毅市长》教案
    《我的无样》教案7
    《我心归去》教案7
    《我的无样》教案7
    唐代离别诗艺术欣赏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沙枣
    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说》教案6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7
    作文训练专题(二)议论性文章
    《师说》教案7
    司马迁与<<史记
    屈原列传
    《马说》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
    《大小猫洞》说课材料
    《大小猫洞》学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教案5
    “一齐”“一起”辨
    故乡
    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
    作文教案:让我们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泪珠与珍珠
    《逍遥游》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学设计
    《家》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
    《陈毅市长》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6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
    敬业与乐业
    《父母的心》
    《人琴俱亡》教学实录
    背影
    枣核》教学简案
    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新闻两则
    《窗》(方案B)
    《我的无样》教案5
    出师表
    《窗》(方案A)
    仿写句子
    “初一听力训练”教学设计
    《春》的教学设计
    “初一听力训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4
    《师说》教案5
    《人琴俱亡》
    诵读欣赏
    《我的四季》教案5
    松树金龟子
    《我心归去》教案5
    《想北平》教案5
    《乡土情结》教案5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
    我心归去
    报任安书
    包身工
    第五单元专题我心中的语文
    《十八岁和其它》教案5
    话题作文形式创新指导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专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
    《背影》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专题
    现代文阅读单元教学设计
    “体验亲情”教学设计
    “绘景与抒情”专题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
    “体验型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组研讨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
    《珠联璧合觅佳趣》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石榴》教案设计(转载)
    《荷花淀》教学实录
    我的回顾
    长江三峡
    《钱》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
    变形记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望月怀远》阅读课教案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虞美人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靖远县第五届“青年教学标兵”评选参…
    音乐巨人贝多芬
    我有一个梦想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西江月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
    指南录后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案…
    为我唱首歌吧
    学问和智慧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
    辨析并修改病句1
    辨析并修改病句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
    全国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总评

    石钟山记
    漫游语文世界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辨析并修改病句3
    神的一滴
    洪渥传翻译
    北京城的中轴线
    山中访友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
    本命年的回想
    《师说》教案4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囚绿记
    《十八岁和其它》教案4
    《我的四季》教案4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4
    《我的无样》教案4
    《我心归去》教案4
    《西地平线上》教案4
    《乡土情结》教案4
    江南的冬景
    《我为什么生活》说课稿
    《肖邦故园》
    冰心:巴金这个人
    五人墓碑记
    烛之武退秦师
    祖国山川颂
    《离骚》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必修三默写与翻译练习
    高一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
    留取丹心照汗青
    《西地平线上》教案4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