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记
|
变形记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 2.了解卡夫卡; 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 4. 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 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 三、阅读讨论 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 (问题A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 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3.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问题B明确: 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小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践;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五、诵读小说,深入研究 再次诵读小说重点段落,研究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本质的。 明确: (1)小说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母亲无奈,父亲狂怒,妹妹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的脉脉温情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作者用了写实的手法,使荒诞、变形的情节真实可信。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六、课外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现代主义,可以结合资源库中《西方现代派美术》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探究活动 卡夫卡小说创作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参读书目: (1)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2)吴玉龙、吴涛《卡夫卡•现代艺术的殉道者》(历史的丰碑丛书•文学艺术家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一)•总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曹国臣《论卡夫卡的创作与现代小说美学》,《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 试论变形人格里高尔形象的经典意义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参读书目: (1)杨恒达、陈戎女、范方俊《变形的城堡•卡夫卡作品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怀文主编《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词典》,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4)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卢健《论“变形人”何以成为经典形象》,《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变形记,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名人传》序教案 |
下一篇文章: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