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业与乐业
|
敬业与乐业
黄土岗中心学校 毛长波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理解“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稿的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再比如,诺贝尔,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还高兴的喊“我成功了……”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跨越障碍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1.多媒体出示问题组:①本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2.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观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自读解疑: 1、自读2--5自然段,并结合课文渗透议论文相关知识 思考: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业 (论点) 人为什么应该有业?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个问题的? (论证)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道理论据)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百丈禅师的故事(事实论据) 2、自读6—7自然段思考: 什么叫“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敬业? A、一点也不旁骛就是敬 B、为什么要敬业? ①人生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②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就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 C、怎样做才算敬业? ——唯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视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换。 3、自读第8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是有的。” 作者写“要乐业”的思路是怎样的? A: (1)变化进展千姿百态 (2)奋斗中快乐的分量加增 (3)因为竞争而得快乐 (4)省得无限闲烦恼. B: 孔子的语言行为,堪称“乐业”的 楷模 思路:提出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的 观点——树立正确的观点——讲道理做引用进行论证 C: 拓展 你能举出“乐业”的 例子吗?试讲出故事﹝学生自己根据积累讲出 故事互相交流﹞ 4、小结:文章的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如此?” 点拨: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文章的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意义的 事情)在此基础上,要对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要皱着眉头,满腹牢骚的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 境界。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摆事实、讲道理、[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敬业与乐业,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长安晚秋》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