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七年级第一学期 >> 课文教案学设计 >> 正文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A.课时安排:2教时。              

B.教学目的: 

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

2.理清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学习引用成语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初步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C.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指导理清课文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熟读、背诵全文。

2.组织辩论形式的课堂活动,通过对孔子的言论的分析来理解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3.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感。 

   D.教学方法:辩论活动课。 

   E.教具使用: 

   F.教学设想 

1. 传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重点高中学生的需求。重点高中的学生学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打牢语言基础,更在于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开拓视野,加深对中国文学史的了解,增加文化底蕴;高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逻辑思维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论辩说理的语感能力。所以,讲授本文就要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2.本文是中学生在教材中第二次接触到的选自《论语》的文言文,又是本单元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第一篇。由于《论语》以言论为主要体现样式,言论又涉及政治、文化、哲学及教育思想问题,少有故事情节,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会觉得枯燥。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是:一开始就指导学生对孔子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提出质疑,力求还孔子一个更具体生动的形象,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来正确认识孔子和把握本文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概括成:“感性理性互动式”。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准备(必要时可以从课堂抽出20分钟让学生预习)为前提。 

3.本文的语言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应该构不成太大的障碍。《论语》的语言比较简短。本文中有些常见虚词如“而”、“之”、“以”等用法已为学生所掌握,一些实词的意义也可根据上下文推测和课文注解来理解。文中特别需要指导掌握的是两个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因此,本文适宜学生在课堂上自行翻译。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领悟词、语、句的含义。 

4.教参的编写者虽然建议本文的教学重点宜放在学生的熟读背诵上,但在本教案的安排中,学生为了尽可能自如地进行辩论,势必会将文中主要内容或语句记住;并且经过辩论之后,学生也会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有机了解,此后指导背诵,易如反掌,同时反复诵读,对增强语感极为有利。 

5.本文拟用2课时教读,安排如下: 

第1课时:介绍作者及《论语》,指导学生自译全文,布置辩论题目并指导预习准备。 

第2课时:组织辩论活动并总结;指导背诵全文。 

  

   G.预习安排 

◎(第一课时前)

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并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冉(rǎn)有     颛臾(zhuān yú)      社稷(jì)   

焉用彼相(xiàng)  虎兕(sì)出于柙(xiá)    龟玉毁于椟(dú)中 

固而近于费(bì)   萧墙(xiāo)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思考: 

     文中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事出何因?孔子对此持何态度?他的弟子们呢? 

F.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教师问:这几则关于“论学”的言论表明了言论者怎样的身份?

(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学过的《“论学”六则》中的其中四则,节选自于《论语》,为孔子言论,表明了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论学”方面的成就。)

2.在简介孔子及《论语》后,教师指出: 

根据注解提示,《论语》内容既然首先提及“政治”一词 ,为何后人不给孔子冠以“伟大的政治家”称号?孔子的“论学”影响深远,“论政”又如何呢?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来分析孔子的成败之处(此处为学生质疑孔子埋下伏笔)。

二、初解全文。 

1.     CSC课件中朗读展示,学生试读课文,教师正音。 

2.结合课文注释,自译全文。注意:

(1)本文语言简短,难度不大,要求基本上能自行翻译,必要时允许四人小组轻声讨论。

(2)有疑问的词语做好记号,通过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解惑。

(3)真正困难的可以随时举手要求老师解疑。 

(4)提示:注意文中的两种句式,即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注意文中“是”的不同用法,“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是”是提宾助词,“是社稷之臣也”中的“是”是指示代词。

3.学生分段朗读译文,教师指正。 

4.指导理清课文的大致层次。

教师问:课文共分三段,主要谈了那几个问题?请概括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孔子指责季氏讨伐颛臾有错; 

(2)孔子认为冉有、季路对此事有责任;

(3)孔子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三、辩论准备。 

1.分发有关资料,布置辩论题目。(资料详见附件一) 

课文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孔子用长篇大论来教育弟子,弟子接受了吗?课文没有交代。有人说孔子层层反驳,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冉有、季路自会服从;有人说孔子之说得势不得理,弟子们不一定会听。冉有、季路受了孔子的教育后将会怎样呢?

给出辩题(展示):冉有、季路在孔子的教育之后将会劝阻季孙氏伐颛臾(正方)/继续支持季孙氏伐颛臾(反方)。请以课文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可结合一定的史料或其它理论依据,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提示:可从这几个问题入手进行准备(也可自行另辟捷径)。(展示)

(1)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成立吗?

(2)冉有、季路应对季氏的行为负责任吗?

(3)孔子安邦治国的原则适合于评判季孙氏将伐颛臾一事吗?

(4)你掌握有其它关于孔子和对本文进行评论的资料吗?尽可能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包括对《语文读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利用。

2.学生自学材料,分析课文,逐步确立自己的立场。教师巡视指导,留意学生的倾向,并根据学生所持正方或反方观点的已有数量,有意引导使其势力均衡,同时默认部分学生持弃权态度。 

3.初步分出辩论双方的阵营,设置弃权同学为评委。公布辩论活动的大致规则(多媒体展示): 

(1)正反双方各推举一名陈辞辩手,一名总结辩手,其余同学都可作自由辩手。 

(2)正方先陈述己方观点,然后是反方陈述。双方陈述时限各为三分钟。 

(3)双方自由辩论,正方先发言。时限各为五分钟。 

(4)反方先总结,然后是正方总结。时限各为两分钟。 

(5)评委同学判定胜出的一方,选出一名最佳辩手,需要集体讨论,民主投票,并推举一名点评员准备评判陈述。 

要求辩论双方紧扣观点,论据充足,做到有理有礼有节;能基本脱稿辩论者可加分。 

四、布置作业。 

1.  课外补充准备并整理辩论材料。建议双方可以就各个问题分小组准备。 

2.  评委们每人粗拟一份关于辩题本身价值怎样的意见预析稿。 

3.  可以向我求助或聘请其他的老师作课外辅导员。 

  

第二课时 

(课前布置好教室的辩论活动场面) 

一、辩论活动。 

1.教师主持,再一次公布辩论规则。 

2.辩论过程(概括备录)。 

(1)双方陈述观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外已自制好多媒体展示资料,一边演说,一边轮换操作。) 

◎正方: 

我方认为,冉有、季路在孔子的教育之后将会劝阻季孙氏伐颛臾。

首先,我方认为孔子言论合情合理,所持观点非常正确。孔子反对季孙氏伐颛臾的理由非常充足:一、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二、颛臾已是鲁国附庸,不必伐;三、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孔子的政治主张非常鲜明,他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这种“均、和、安”以及“重教化,省刑罚,薄赋税,厚施予”的“仁政”思想,可以使所有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能成为“老者安之,朋友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作文教案:让我们的写作语言靓起来
    《长安晚秋》教案
    《促织》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案例
    季羡林《永久的悔》
    《乡愁》教学案例
    《绿色蝈蝈》课堂教学实录
    冰心,巴金这个人……
    《五彩池》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出师表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6
    《我的无样》教案6
    《我的四季》教案6
    《西地平线上》教案6
    《我心归去》教案6
    《乡土情结》教案6
    《想北平》教案6
    司马迁与<<史记
    《我的四季》教案7
    关于记叙文写作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
    《我的无样》教案7
    《我心归去》教案7
    《我的无样》教案7
    唐代离别诗艺术欣赏
    沙枣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齐”“一起”辨
    《师说》教案6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7
    作文训练专题(一)记叙性文章
    《师说》教案7
    屈原列传
    《马说》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
    《大小猫洞》说课材料
    《大小猫洞》学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西地平线上》教案5
    作文训练专题(二)议论性文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
    泪珠与珍珠
    《逍遥游》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学设计
    《家》教学实录
    《论语十则》
    《陈毅市长》教案
    《陈毅市长》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6
    《人琴俱亡》
    敬业与乐业
    《人琴俱亡》教学实录
    背影
    枣核》教学简案
    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新闻两则
    松树金龟子
    《窗》(方案A)
    《我的无样》教案5
    故乡
    仿写句子
    “初一听力训练”教学设计
    《春》的教学设计
    “初一听力训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4
    《师说》教案5
    《十八岁和其它》教案5
    《父母的心》
    《窗》(方案B)
    《我的四季》教案5
    诵读欣赏
    《我心归去》教案5
    《想北平》教案5
    《乡土情结》教案5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
    我心归去
    报任安书
    包身工
    第五单元专题我心中的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5
    话题作文形式创新指导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专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专题
    《背影》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专题
    现代文阅读单元教学设计
    “体验亲情”教学设计
    “绘景与抒情”专题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
    “体验型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组研讨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
    《珠联璧合觅佳趣》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石榴》教案设计(转载)
    《荷花淀》教学实录
    我的回顾
    长江三峡
    《钱》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
    变形记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望月怀远》阅读课教案
    《泪珠与珍珠》教学设计
    虞美人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靖远县第五届“青年教学标兵”评选参…
    音乐巨人贝多芬
    我有一个梦想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西江月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
    指南录后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案…
    为我唱首歌吧
    学问和智慧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
    辨析并修改病句1
    辨析并修改病句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
    全国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总评

    石钟山记
    漫游语文世界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辨析并修改病句3
    神的一滴
    洪渥传翻译
    北京城的中轴线
    山中访友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
    本命年的回想
    《师说》教案4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囚绿记
    《十八岁和其它》教案4
    《我的四季》教案4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4
    《我的无样》教案4
    《我心归去》教案4
    《西地平线上》教案4
    《乡土情结》教案4
    江南的冬景
    《我为什么生活》说课稿
    《肖邦故园》
    冰心:巴金这个人
    五人墓碑记
    烛之武退秦师
    祖国山川颂
    《离骚》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必修三默写与翻译练习
    高一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
    留取丹心照汗青
    《西地平线上》教案4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