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咏柳

意思,他们开始时刻图像在石头或在黏土上镌印,以此作为拥有某物的标志。大约过了五百年,由图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加快,那时,苏美尔的一些神庙管理人员使用一些规范化的简图,把它们结合起来保存神庙的财产档案和商业交易档案。虽然当时的书写文字仍然有象形文字的特征,但已经超越了以图画表示人和具体事物的阶段,可以用图画来表示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用一只碗表示食物,一头牛加一只碗表示吃的概念等等。又过了五百年左右的时间,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了,那时的图画已经画得非常系统化,以致人们不再把它当做图,而把它视为纯粹的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已经不再表示特定的词,而成为与其他同类符号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字词的音节符号。字符也从2000多个减少到500多个。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的这种文字体系达到了充分发展的阶段,这就是“楔形文字”。最古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人们就地取材,用黏土制成泥版作为“纸”,每块泥版约重1公斤,他们用削成三角形状尖头的芦苇秆、骨棒或木棍当“笔”,在泥版上勾勒出各种符号。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或“箭头字”。书写好的泥版,用火烤干,质地十分坚硬,不受虫蛀,不会腐烂,可以保存数千年。已经出土的数百万块泥版文书,是研究西亚历史的宝贵资料。楔形文字的许多符号具有多重含义,许多符号的准确含义只有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很难掌握。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西亚许多地方,阿卡德、巴比伦、波斯对它略加修改,成为西亚通用的文字。今天发现的楔形文字90%是商业和行政记录,其他的才是一些赞美诗和神话传说。本课导言中的楔形文字泥版形象地展示了楔形文字的特征。
古代埃及的太阳
埃及的太阳历早在6000多年前就问世了。它的创立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有关。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他们发现两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每年6月的17日或18日早晨,尼罗河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以此为根据,把一年分成泛滥期(7~10月)、播种期(11~2月)、收获期(3~6月),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埃及人又把一年定为365天,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虽然每隔4年就误差一天,但它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后来埃及的太阳历传入欧洲,经过罗马凯撒和教皇格利哥里十三世的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
太阴历和七天一星期制度
两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很恶劣,人们为了知道播种和收获的准确时间,不得不想方设法找出某种标明时日行程来确定周而复始的农作周期。于是,当地的人们,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的观察,制定了太阴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刚刚露出月牙来的这天为开端,以月亮最圆的一天为月中,以月亮又变成月牙的那天为一月的终结。一年12个月中有6个月每月为30天,另6个月每月29天,全年共354天。这同地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11天多,过两三年就要差一个月,这就叫“年日不足”,他们就设置闰月加以补充,就是每二年或三年加一个闰月,即一年有13个月。汉谟拉比在位时,由政府命令规定置闰,后来逐渐有了固定的周期。他们已经能够区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得相当准确。他们把星宿和诸神联系起来,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号也就用来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位星神值勤,七天一轮回,所以把七天作为一周,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来命名。所谓“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来历。
罗林生和《贝希斯顿铭文》
英国军官和东方学家,曾任驻伊朗公使、国会议员等职。1833年,他和一些英国军官被派往伊朗工作,此后他对当地古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贝希斯顿铭文位于今伊朗克尔曼沙赫以东32千米的贝希斯顿村附近,在通往德黑兰的大道旁边离地150米的大岩石上,它高4米,宽20米。公元前52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为了纪念他平定内乱和重振帝国雄风的赫赫战功,重申他继位的合法性和君权神授思想,下令在岩石上刻上他亲自写的铭文,铭文用三种楔形文字,即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巴比伦文。铭文上方刻有大流士全身浮雕像,他高昂着头,挺着胸膛,一副胜利者的骄傲姿态。在大流士的脚下,刻着一群跪着的人,旁边有九个脖子被绳索捆着、双手被绑在背后的国王。1835年,罗林生看到了这组雕塑,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释读《贝希斯顿铭文》。他花了近一年的功夫,将铭文制成拓本。经过不断努力,用了12年的时间,他释读古波斯文成功,为以后进一步释读楔形文字创造了条件。本课插图《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就是当年罗林生发现楔形文字的岩壁。
耶稣
耶稣是基督教传说中的一个救世主的形象,按基督教文献所说,上帝有一次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显灵,使马利亚(后称圣母)受孕生了耶稣。耶稣长大后有神力,能起死回生,驱魔逐妖,收12名门徒,影响日盛。罗马地方官追缉他,因门徒犹大出卖而于一个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不久升天。基督教宣称:耶稣的死是替人类受难。本课插图《耶稣受难》是一幅油作品,形象地展现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情景。
基督教会的分裂
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东西两派。东派流行于希腊语地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派流行于拉丁语地区,以罗马为中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东西两派之间的分歧加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派教会乘机发展势力。罗马主教自称教皇,后来又为查理等君主加冕,力图在整个教会中拥有最高权力。君士坦丁堡的教会首脑对此不服,也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双方长期争夺势力范围。1054年,双方首脑人物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基督教会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称为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称为正教或东正教。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在反对婆罗门教过程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今天尼泊尔南部的蓝毗尼,是释迦部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妻儿,出家修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成了“佛”。“佛”是“佛陀”(觉悟者)的略称,一般专指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成“佛”后的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中国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里“如来”和“大雄”都是他的称号。释迦牟尼到印度中部各地广收门徒,宣传佛教达40年之久。80岁去世。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以后,骨灰结成若干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后来8个国王分取舍利,把它珍藏在特制的,用金、银、玛瑙、珍珠等七种宝物装饰建造的宝塔中供奉,表示对释迦牟尼的景仰。释迦牟尼就是中国人熟知的如来佛。
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就不免受轮回(转生)之苦;第三是“灭谛”,说明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第四是“道谛”,说明要达到“涅磐”必须修道。佛教主张修行以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祀和烦琐复杂的宗教仪式,否认必须通过婆罗门祭司才能修行得道。由于这些原因,佛教成为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反对婆罗门教的重要武器,更易被人接受。但是佛教因袭了婆罗门教关于轮回的说教,作为因果报应论的根据,主张劳动人民安分守己,消灭一切欲望,忍耐,顺从,放弃斗争,不许违犯国王的法令,又把刹帝利摆到最高的地位。历代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以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阿育王
公元前6世纪,印度已形成16个国家,史称列国时代。他们互相兼并,争霸,印度逐渐趋向统一。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无忧王)在位时,对南印度进行大规模的征服战争,除半岛的极南端一部外,第一次统一了印度。阿育王统治的40多年间,孔雀王朝进入全盛时代。国家的统一,使农业、手工业和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灌溉工程扩大了,铁制工具普遍使用,还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阿育王在征服南部的羯陵伽时曾杀10万人,俘15万人,把他们沦为奴隶,许多穷人因负债也沦为奴隶。由于杀人过多,阿育王遇一沙门(即僧人)说法,阿育王遂生悔悟,归信佛教,决心以佛教治国。他大事宣扬佛法,宣布佛教为国教,在全国各地修建很多佛寺,把教谕刻在悬崖岩壁上、山洞里或柱子上。他在华氏城召开第三次佛教大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以求解决佛教各派之间的争端。在征服羯陵伽后,他放弃了传统的对外扩张政策,而派遣官员和佛教徒到国内边远地区和锡兰、缅甸等国家宣传佛教。阿育王死后,印度再次发生分裂。
《古兰经》
阿拉伯文“古兰”的原意是“诵读”。根据伊斯兰教的传说,《古兰经》是穆罕默德作为“真主启示”所传达的言录。但从内容看,它应该是7世纪中期汇集定稿,以后又经过了一些修改的。《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神话的汇编。《古兰经》共计114章,各章(阿拉伯语叫苏赖)依长短顺序编排。前90章作于麦加,是伊斯兰教艰苦奋斗时期的作品,大半短小尖锐,激昂慷慨。主要内容是号召大家信奉安拉是唯一真主,严格禁止崇拜多神和偶像,相信末日清算。这些章节还穿插一些故事,鼓励人们弃恶从善,思考天地万物由来,相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后24章作于麦地那,是胜利时期的作品,大半是长篇大论。主要内容涉及穆斯林的言行、礼拜、斋戒、朝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咏柳,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15.1.1 图形的平移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最后一课
    背影 (电教公开课)
    《风景谈》教学材料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故都的秋
    诗词五首
    §15.2.2 旋转的特征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口技》教学参考
    §15.3.1 中心对称(一)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大自然警号长鸣》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