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反思

§16.3.2 梯形(2)
§16.3.2 梯形(2)§16.3.2 梯形(2)(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案§16.3.2 梯形(2)
教学资料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我们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扣此问题展开:首先,简要地说明了自十六国以来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次,比较全面地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积极作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全课的重点子目。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注意讲清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应该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迁都洛阳和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是一个难点问题。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汉化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这在阶级社会历史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到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以后很长的时期内才有实现的可能。目前学术界在论述古代的民族关系时,往往使用民族融合一词,一般指的是自然同化这一现象而言,本教材也是如此处理的。
做出北朝更替的简单图示: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学法指导:
1.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在此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供参考: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
2.做好本课的“活动与探究”,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对于教科书的逻辑结构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图式:
各民族人民的长期接触
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政府的改革
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提出或思考对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进而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以下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4.北朝末年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 )
  A.东魏  B.西魏  C.北齐  D.北周
5.3~6世纪,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现统一局面,其共同点是( )
  A.都结束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   B.都是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的
  C.都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     D.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三、问答题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教育资源
《游击队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游击队歌》。请大家看着老师写课题(教师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请同学们声音响亮一点儿读一下。

生:(齐读)游击队。

生:老师,您没把课题完写,落掉一个“歌”字。

师:不是落掉的,我就是想先写“游击队”三个字。这是一个词儿,你们在故事书里,电视剧里,电影片中看过游击队吗?

生:我看过一本故事书,书中写了一支队伍叫“上飞”,他们是游击队。

生: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他们在铁道两旁活动,叫铁道游击队。

生: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

师:好,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那些队伍,他们都是游击队。那么,谁还能说一说,他们的衣着打扮什么样,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游击队是干什么的吗?

生:他们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土布衣服,头戴狗皮帽子,扛着大盖枪。

生:有的还背着干粮袋。

生:他们有时住在山上,有时住在树林里,有时也住在村子里。他们是游动作战的。

师:说得好。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生:他们是打鬼子的。

生:铁道游击队,专门截打鬼子的列车,把鬼子打死,把枪和弹药、粮食夺下来。

生:游击队还端日本鬼子的炮楼。

生:游击队还杀汉奸。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为了把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1937年爆发了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他们配合八路军、新四军,经过八年的奋战,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好,现在老师在“游击队”这个词儿的后面再加一个字(老师又写一个“歌”字),这回,课题就完整了。大家读一遍。

生:(齐读)游击队歌。

师: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呢?

生: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

生:不光游击队员唱,游击队长也唱。

师: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们唱呢!“游击队歌”就是当时抗日游击队唱的一首歌。你们想知道,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在这首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吗?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遍我录的这首歌儿。(教师打开录音机,放这首歌儿。学生静听,有少数同学还小声随着唱。)

师:大家听了一遍,有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游击队员们都唱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歌词,读后,学生发言很热烈。)

生:游击队唱的是他们个个都是神枪手。

生:他们还唱了行军的时候不怕山高水深。

生:他们唱的是,在密密的树林,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无数的游击队员。

师:说得不错,还唱了些什么?

生:还唱了敌人给他们吃的、穿的,敌人还给他们造枪、造炮。

师:哪有那样的敌人呢!(此时很多学生大笑)

生:游击队还唱了要坚决跟敌人拼到底,一定要取得胜利。

师:取得什么胜利呀?

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把敌人消灭干净。

师:对,他们唱出了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以上,教师捕捉了学生初读的印象;了解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情况)

生:老师,我觉得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也不能给游击队造枪、造炮。

师:你说得对,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第三句歌词的意思,我们讲到第三句的时候,大家再发表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2 旋转的特征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15.3.1 中心对称(二)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口技》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