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资料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收集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的资料。
引导学生识别图片,使学生通过图画获取历史知识信息,用图的形成陈述历史问题。
【媒体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旁白):这里是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有重要消息宣告: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仍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教师出示:第17课 内战烽火
二、演绎历史
情境一
(旁白):1945年8月,陕北延安。
学生(周恩来):主席,这里有两份急电。一份是我地下党窃获的情报,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下,正把大批军队从大西北、大西南运往东北、华北、华中各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另一份是蒋委员长给我党中央发的急电。
学生(毛泽东接过电报):看来蒋委员长再也坐不住了。
(旁白):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旁白):这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之一。从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毛泽东敢不敢去重庆赴“鸿门宴”?
情境二
地点:国民党陪都重庆。  
时间:1945年8月。 
人物:《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及其编委。
学生(陶希圣对其下属的训话):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情境三
地点:国民党陪都重庆。  
时间:1945年8月。 
人物:《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陈立夫。
学生(陶希圣和陈立夫的谈话):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情境四
(旁白):1945年8月20日、23日,中共中央再次收到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的电报。
地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延安。
时间:1945年8月23日。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
学生(任弼时):我坚决不同意。
学生(朱德):这分明是一个“鸿门宴”。
学生(周恩来):不去,这中老蒋的下怀。国民党就会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强加在我们共产党头上。
学生(刘少奇):去,我们必须做好去的准备。
学生(毛泽东):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民主、和平,这是大势所趋。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为了更好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为了唤醒广大人民,我毛泽东愿冒这个险。
情境五
(旁白):1945年8月28日新华社重庆电。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界人民的欢迎。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学生(毛泽东):我们是期盼和平、民主、团结而来;是为了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来;是为广交朋友而来。
(旁白):另据报道:重庆各大报刊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重要评论,毛泽东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中共已经在政治上占据了谈判的主动权。
三、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图片。
教师提问:你能从图片中找出毛泽东和周恩来吗?蒋介石为什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谈判最后的结果如何?
学生:讨论、识图略。
学生: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学生:为了欺骗人民。
学生:为了欺骗世界舆论。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
教师:经过40多天惊心动魄的较量,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1946年6月,蒋介石单方撕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教师:播放《中原突围》片断。
教师: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的?
学生: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学生: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方针。
学生:人民解放军主动放弃一百多座城市,歼敌70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教师: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后,不得不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教师:播放《巍巍昆仑》《孟良崮战役》片断。
教师: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
学生:彭德怀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15.2.2 旋转的特征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口技》教学参考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