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完比一比后,我认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下面把我在本节课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讨论和指教。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这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给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极丰富,对物体的轻重已有自己的概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会简单比较物体的重量。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猜一猜一枝铅笔和一枝钢笔谁轻谁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是根据长短,有的根据大小,有的根据材料的质地来猜,我没有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掂一掂,亲自来体验一下谁轻谁重,但是在两个物体的重量很接近时,还是很难掂出他们到底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这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法:用天平称一称就能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来推断一个苹果比一个橘子重。在三个比轻重时,由于限制学生用天平不能超过两次,促使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本课教学中,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并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猜测、实践、辨析的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在猜盒子的活动中,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的应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以达到一定目标。猜盒子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年级上册《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这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了数一数后,我发现学生的学生习惯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动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因此,我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课刚开始和老师比一比高矮和同学比一比高矮等。在做想想做做时,为了巩固“最长”“最短”的概念。我还组织了学生“找出文具盒中最短的铅笔”这一活动,孩子们学得很高兴,课堂效率也比较高了,在比较重量是我找了个天平,让几个学生上台试试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实践,他们发现重的会下沉,这样通过动手的出的结论,记得也会比较牢。但是最后一个练习有些困难,图上是一个红胡萝卜的重量和三个黄萝卜的重量差不多,问一个红萝卜和一个黄萝卜哪个重?我用橡皮来演示,学生大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刚开学,要想让学生好好听课,还真得费一番脑筋。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后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1~5各数的基本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得风的“数学事实”。我是在学生初步了解1~5的含义,认识数字1~5以后,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动手摆摆小棒。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知道1~5代表的实物是多少,而且能将抽象的数的含义具体化,加深学生对1~5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在教学比大小时,学生分不清楚>和<,经常把两个符号搞混,知道几比几大,但是要填符号时,却不知道填哪个。几和第几应该是这课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要比如要圈起左边3个动物,学生可能只圈了第三个,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比一比教学反思_比一比教后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教学反思 正文: 《比一比》是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求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我以“比”为主线来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