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比一比》说课稿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北教育集团在鹤鸣小学举行的数学教研活动。听了舒敏老师上的三年级《比一比》一课,我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均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但其产生和求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执教这节课时,通过个性化的处理,收到不错的效果。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中,教者把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中,通过有趣的事例(投蓝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亲历过程,获取新知。

教学中,通过多个探索活动,使学生亲自经历数据的处理,初步体会数学建模(求平均数)的思想。

3、注重鼓励,体验成功。

教学中,教者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求法)。既注重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教者还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移多补少或列式计算)求平均数,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但在教学中,我觉得教者放手不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还应多些

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比一比》。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会求平均数;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新知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难点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着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七、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一开始,我设制了争当裁判的悬念,通过“投篮比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接着利用课件出示男女生队的比赛结果,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情况。提出 “谁胜谁负”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同时要求学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讨论:当比赛人数不相等时,怎样比才公平?再集体交流,得出:两组人数不一样,比两个小组的投篮总个数来评选优胜队是不合理的,用每队平均每人投篮的个数比,比较合理,体会到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新知探究。接着,再次组织讨论,:如何求得各队每人投篮的平均数?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次过程中,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方法,同时提出:数目小的可以移多补少,数目大了,移多补少就很麻烦了,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让学生同桌讨论,集体反馈交流,课件演示,引导比较。以男生队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称,“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呢?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练习,计算出女生队每人投篮的平均数。

本环节设计通过自主探究,课件演示,汇报交流,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内涵就是“移多补少”,从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当学生的思维刚刚获得平衡时,又巧妙设置认知冲突,“这平均数除了通过移动得到,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迫使学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为此再次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探究,从讨论、反馈中,得出如何来求平均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3、参与活动,巩固知识

依据“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我当小法官;我是计算小能手;帮小熊解决问题三个练习,设计这些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渗透统计与平均的思想,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这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比一比》说课稿,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15.2.2 旋转的特征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口技》教学参考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