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比一比》说课稿

 

5、拓展深化

以数学故事《危险吗?》为主线,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深化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以提升“数学交流”的能力。也让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比如说:“小河的平均水深是0.8米,并不是说下河的每一处都是0.8米,同时渗透不私自到水边游泳的思想教育,为本课的教学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比一比”,同时板书本节课的重点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

 

这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得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
《在活动中探索在合作中创新——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把握教材,定位目标
1、教材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所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解单位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要勤检节约。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健抽象的数学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空间,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识渗透到创设的特定特定情境中,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发展、归纳、新知,在思维中展开新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逐步形成学好的数学思维习
评说:1、努力创设贴近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无论是课的导入,还是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是创设动态情境,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体现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情境导入之后,教师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过程,还是仅仅只利用情境作为一种吸引注意力的幌子,而后我行我素地灌输下去,成了传统教法与现行教法的分水岭之一。本节课,教师先是创设美丽大森林生动的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去描述、去发现、去捕捉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独立看图、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图中所提出的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图中的问题。
  3、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合作,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建构知识系统。教学中多处设计互说、互评、互议、互做等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发现并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加深对加法、减法意义的理解。
  4、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初步基础。
    5.在情境中让学生掌握分的“标准”本节课上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自身积极投入的情感和态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多样性要求。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养老保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比一比》说课稿,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风景谈》教学材料
    背影 (电教公开课)
    扁鹊见蔡桓公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西方…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4课《亚洲…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1课《人类…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大河…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3课《华夏…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 第2课 《原始…
    实施养老保险新政策 10万人可免费领养…
    城居保个人缴费标准分12档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0课《百花…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改革…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8课《科学…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7课《科学…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独立…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钢铁…
    《致橡树》教案和实录 (一课时)
    语言的连贯
    初二语文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母亲》教案和实录
    《赤壁怀古》教案和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
    《风景谈》教学材料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3课《土地改…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中国人…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最可爱…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社会生活的…
    八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中国近代…
    《论语》六则
    天上的街市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解答
    新农村养老保险
    内江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问题解答
    高中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
    《大自然警号长鸣》
    诗词五首
    《〈呐喊〉自序》教案和实录(一课时…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6课《外交…
    §15.1.1 图形的平移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1)
    14.1.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
    14.1.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
    第14章 勾股定理 单元复习
    13.5.2 因式分解 复习
    13.5.1 因式分解
    咏柳
    §15.2.3 旋转对称图形
    高中一年级政治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
    七年级历史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4课 《匈奴…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9课《昌盛…
    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方根与立方根及二次根式
    §12.1.1 平方根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小结.doc
    §18.5 实践与探索.doc
    §18.4.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do…
    §18.4.1 反比例函数.doc
    §18.3.4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关…
    最后一课
    §18.3.2 画一次函数图象.doc
    §15.3.1 中心对称(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和实录
    <夜>教案和实录
    与妻书教案和实录
    师说 教案和实录
    五人墓碑记 教案和实录
    拿来主义教案和实录
    雨中登泰山 教案和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和实录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课《繁盛一…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和实例第2课《“贞观…
    北师大版 《比一比》说课稿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及…
    §15.2.2 旋转的特征
    七年级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综合应用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
    §16.1.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1)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16.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第15章 平移与旋转 复习
    故都的秋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和实例第15课《汉通…
    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
    《口技》教学参考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堂教学实录片…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比一比”教学反思
    数学《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一比》评课
    《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18.3.3 一次函数的性质.doc
    §15.3.1 中心对称(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