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众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众数。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众数着眼于对各种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这一课继续研究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所以,它既深化和拓展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联系了现实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的、易于理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众数"这个概念本身并不难理解,难的是如何结合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因此,设计合适的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教学本节课尤为重要。五年级学生的身心正处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观念。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类比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中,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教育。适当渗透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众数的含义,能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教学难点: 在统计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统计量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教具学具: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 复习 导入 1.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量? 根据数据你会求哪些统计量? 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如何找到数据中的中位数?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 (复习导入,开门见山,切入主题,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知得真真切切。)学生 回忆 个人 回答 自主 探究 分析 问题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1.根据候选队员的身高数据。想一想,有几种方法挑选参赛队员? ⑴分组讨论 ⑵小组派代表汇报想法 2. 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3.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渠道,把这个看起来与数学毫无关系的问题,拿到数学课上来解决,使学生认识到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练习:找出各组数据中的众数。(巩固众数的定义)独立 思考 小组 讨论 代表 发言 个人 回答 巩固 练习 拓展 延伸 出示教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前3小题(让学生通过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 2.第4小题 ⑴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五(1)班同学左眼的视力如何?(引导学生将之与分数相联系,新课中渗透旧知) ⑵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请学生介绍保护眼睛的措施,再看课件了解预防近视的部分措施,并教育学生要保护好眼睛。) 3.第5小题留为课外作业。(对教材练习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出示教材第125 页的第4题 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如果比较这两个班的成绩,应该用哪个量来比较呢?(通过这一道补充题,让学生知道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点。) 3.练习:⑴找出各组数据中的众数。(进一步掌握众数的特点) ⑵下面情况,用哪种统计量比较合适?(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统计量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独立 完成 学生 提建议 小组 讨论 代表 汇报 个人 回答 归纳 小结 作业 巩固1. 生活中的数学 你能举例说明"平均数" 、 "中位数" 、"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吗?(对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2.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 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培养学生总结知识、发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 作业 (巩固所学,运用所学。)学生 思考 自由 发言 合作 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