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页例5和"试一试",练习十七第5,6,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2.过程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 良种西红柿每平方米可以摘xkg西红柿,一般的西红柿每平方米比良种西红柿每平方米要少收18kg。 x-18表示( ),5x表示( ),4(x-18)表示( )。 如果x=50时,一般的西红柿每平方米可摘()千克西红柿。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学习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5 师:哪些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5) 师:这是小小文具店一天的营业情况,这个统计表可以在你们教科书的第86页上找到,请同学们先用你们掌握的知识填好这个统计表。 学生独立填表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这个统计表的。 生:我用每个计算器的钱乘计算器销售的数量,就得到计算器销售的总价;用每本笔记本的钱乘笔记本的本数,就是销售笔记本的总价…… 师:我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同学说的每个计算器的钱、每个笔记本的钱……在表中叫什么? 生:叫单价。 师:那么这个同学求这些商品的总价时用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方法,谁能把这种方法总结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单价×数量=总价"表现了销售商品过程中这三个数量的关系,而这个数量关系在我们买卖东西时经常用到,所以我们把这种数量关系叫做常用的数量关系。这种常用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比如我们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m表示总价,那么"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a×b=m。 师:有了这样一个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我们解决这类问题就比较容易了,比如老师告诉你今天的白菜每千克1.2元,买5kg白菜要多少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这道题中a=1.2,b=5,求m是多少可以这样解: m=a×b=1.2×5=6(元) [简评:通过填写统计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并指出这个数量关系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在帮助学生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掌握了常用的数量关系以后,就可以又快又对地解决这类问题了。同学们还可以进一步想一想,除了我们在买卖东西时要用到"单价×数量=总价"这样的数量关系以外,我们还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哪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 师:如果用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x表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怎样表达? 生:v×t=x。 师:能说一个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的问题,并且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把它解答出来吗? 同桌学生说用"速度×时间=路程"解决的问题,并且解答出来,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b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你又准备怎样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个数量关系式呢? 生:a×b=c。 师:自己编一个用这个关系式解决的题目,并且把它解答出来。 学生编题、解题略。 [简评: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就要放手一些,通过学生的相互探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并把这些数量关系式用于现实生活中,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通过这种难度大一些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一个什么内容?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你在生活中用到过这样一些数量关系吗?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遇到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5,6,8题。可以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第88页思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