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尺度、框框去要求每一个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努力使他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学生的认识,由于各人的素质、态度、方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 各人的发展也不相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必须使 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过程,重视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材施教。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下列四种计算方法:
(1)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2)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3)长方形周长=长×2+宽×2;
(4)长方形周长=(长+宽)×2。
这四种方法,代表了四类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里,只有当学生懂得加法的交换律时,才能从第一种水平达到第二种水平;当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时,又可以进一步达到第三种水平;而要达到第四种水平,必须使 学生具有把长和宽的和看作一个组块,才能主动地建构。如果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认识水平,急于揭示知识的结论,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教学每一个知识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各种信息的反馈,施以不同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练习中,也要顾及每个学生的能力。既要有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练习题,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有一些辅助性的练习题,努力做到使他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有时可以采用有弹性的练习,提出基本要求,有能力的可以多做一些;随时可以采用如程序教学的练习方式,会做的就继续做下去,不会做的就回头去做辅助练习;有时可以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会解;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会用几种方法解,或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等等。练习中要针对学生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使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