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主备人:霍翠萍 复备人: 课题 总复习 教学 内容 总复习内容从整体上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版块,在每个板块里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复习 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策略 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实施科学的复习。 青岛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无论是体例结构、呈现方式、内容安排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创新的思想。因此,教师要正确地把握与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弄清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组织科学的复习,使总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复习的方法指导 对于复习的方法,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合作交流、自主整理等形式;由点到面、先回顾再联系、举例子等学习方式;表格、网络图等表示形式,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回顾与整理的能力。 3.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把小学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内容很多,但是时间比较少,这就要注意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重、难点及薄弱环节,应着重加以复习,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知识就可以适当简略,以节省教学时间。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复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部分拓展性的补充题,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教学 模块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复习 目标 回顾复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数的改写,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等概念,整理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知识 要点 知识 要点 【回顾与整理】 例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回顾与整理) (1)以“1”为基础整理数的意义 ①自然数,小数,分数,正数,负数、整数的意义 ②在数轴上呈现整数、小数、分数。 ③数的分类 正整数 整数 零 自然数 负整数 有限小数 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不循环小数 (2)以数位顺序表为依据整理整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 ①完成数位顺序表。 ②复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③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读写法: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写法相同(整数部分是0的读写作零),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复习数的改写。 ①多位数的改写: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加上单位“万”或“亿”; ②求近似数。 去掉个级,个级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在后面加上单位“万”; 去掉万级和个级,万级千万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在后面加上单位“亿” 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哪一位后面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③“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对比。 相同点:都是改变原来数的计数单位。根据要求用“亿”或“万”等作单位。 不同点:“改写”只改变数的单位,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求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法,既改变了数的单位,又改变数的大小,用“≈”表示。 例2: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整理数之间的联系) 例3: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对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整理) ① 小数的性质②分数的基本性质 先让学生分别回顾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用式子表达出它们的基本性质,再结合式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中围绕整数、分数、小数设计了一些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明确:数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数是我们在生活中用来表达和描述信息所必需的。如果缺少了数,我们在生活中就会产生表达的障碍,无法描述信息。 【应用与反思】 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边做题边回顾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借助下面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借助第(5)小题公倍数的复习引申到因数、公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的复习。 教学 模块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2、数的运算 复习目标 本板块主要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四则运算的能力。 知识 要点 知识 要点 【回顾与整理】 例1: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他们的计算方有什么相同点?(对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的回顾与整理。) 先让学生分别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运算,再比较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注意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具体反映在整数加、减中,是把参加运算的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是把小数点对齐;而在分数加、减中,要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例2: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 (对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的回顾。) 教学时,围绕“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自主交流。弄清楚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小数乘除法是以整数乘除法运算为基础。将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小数除法,要先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3: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律? (复习运算律和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对所学的运算律进行回顾,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加法交换律:a + b = b+a 减法:a-b-c = a-(b + c)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 乘法交换律:a×b = b×a 除法:a÷b÷c = a ÷(b× c)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然后教师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结合实例,教师授之以法,告诉学生做题时要先观察题中各数有什么特点?数与数之间、运算与运算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运算律、运算性质和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运算,然后再进行计算;要明确运算律同样适合于小数和分数。注意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养成简算的习惯。 例4: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怎样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估算、口算、笔算、用计算器算)。 教学时,着重让学生体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练习时,以王老师买书的情境为例,针对“王老师买词典”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问题需要近似结果,一个问题需要精确结果。近似结果可以估算,而精确结果则需要用口算、笔算或计算器算。也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然后描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思维的流程。 结合本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1)认真审题。细心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考虑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能不能简便运算?什么样的题目可以口算?估计题目的结果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2)认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3)认真检查和验算。抄题后要检查有无错误,计算后通过估算和验算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提供了两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一是有关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另一个是计算在“空间与图形”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等。对第二个问题,使学生体会“空间与图形”等领域都离不开计算。如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都需要计算。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