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组图]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一个极具人文色彩的作文题目
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就作文命题看,可以说稳中求变,百花齐放。尤其是甘肃省采用的全国卷第二套试卷中的作文题目,不仅具有往年作文题目所具有的社会性、哲理性、思辨性,而且又极具人文性,现实性。虽然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却又不炒作社会热点、焦点,避免了押题、猜题现象,真可谓匠心独运,妙手偶得。请看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目,其特点可以概为:稳中见奇,贴近现实,关注民生,体现人文。
稳,主要体现在题型上,今年的作文题目,仍采用2006年全国卷首创的,鉴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新型题型。所给材料也是一正一反,让考生阅读思考之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炼出一个话题,诸如:1学会感恩,回报真情;2铭记帮助,回报社会;3真情汇成真情泪,感恩化作感恩心;4接受与付出;5接受与回报;6铭记与忘却;7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多角度切入,多方面发散,给考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尽情驰骋。
奇,主要体现在材料上,今年的作文材料,就材料内容看,极具现实性,一正一反两则材料,均抓住当今社会值得人们反思的一个问题,启迪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1由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加上社会分工不同和城乡差异,存在许多弱势群体,他们急需帮助。面对政府的救济,私人的捐助,有人感激涕零,有人受之泰然。更有甚者,得到帮助就心平气和,得不到帮助就怨天尤人。中国有句古话:“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恰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接受的别人的恩惠岂止是点滴,有时可以说是涌泉,但回报的连点滴都不到。2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佳话,可就有那么一些人被父母养大成人后,不知道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更有甚者,埋怨父母没有把自己生在发达地区,没有给自己留下丰厚的遗产。这些材料,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又避开了社会热点和焦点,现实性中渗透着传统理念,启发性中渗透着哲理思辨,严肃性中渗透着人文关怀。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受困受灾民众已蔚然成风,党和国家在关注“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工待遇、子女上学问题,农村实行医疗保险,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出台残疾人就业及照顾政策,开放贫困大学生上学“绿色通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社会团体、个人,也纷纷献爱心,建起了一所所希望小学,筹集了一笔笔助困基金,使受困灾民重建家园,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垂危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伤残人员得到合理安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不仅唱响在神州大地,而且跨出国门,也在温暖着不同人种、不同皮肤的民族的心。命题者善于捕捉时代的脉搏,发现国民的闪光点,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人文的主旋律。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面对别人的帮助,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受之泰然,还是心怀感恩。特别是别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又该怎样应对?是漠然视之、装聋作哑,还是慷慨解囊、倾其所有。这方面,2006年“十大感到中国人物”之一,18岁的青年黄舸,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为了感谢曾经资助过自己的“恩人”,这位已被病魔折磨得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年轻人,让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走遍全国,寻访“恩人”,当面说声“谢谢”,然后,献上一束玫瑰花,就为了表达自己一颗“感恩的心”。材料针对当今社会一些人“感恩之心”缺失,呼唤良知,呼唤孝心,呼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
另外,从题目的操作性上看,审题容易立意难,下笔容易写好难。通过阅读思考,考生很容易提炼出话题:“接受帮助和帮助别人”,但就帮助的话题写下去,显得有点肤浅,并不是最佳立意角度,真正好的角度应该是“感恩”和“回报”。所以,这个作文题目,写起来容易,真正要写出好文章,绝非易事。必须援引与材料中相似的例子,阐述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深刻性,才能发人深思,催人自新,达到命题者所希望达到的社会效应,也才能真正体现这个作文题目的人文价值。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话题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话题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是有格调和气质的,作文和做人一样,也须重视格调和气质,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读司马迁、苏东坡的诗文就会读出与众不同的“味”,这种“味”便是“超凡脱俗”的格调。格调高雅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有的学生作文品位低下、格调不高,据阅卷场反馈的信息,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材料平庸,格调低俗”而失分:他们所选材料往往是小学里的,初中的,班级里的,同学的,那种大师级的令人震撼的例子实在少见,与大师心灵对话更是寥若晨星。我们的作文为什么不表达对古人跨时空的“人文关怀”呢?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写作阅卷场深情呼唤的“人文关怀”的文章呢?
下面我们来看近5年高考四川满分高分作文是如何成功的。
二、近5年四川作文话题及优秀作文材料使用展示(课件展示1)
01年“诚信”
《守住心灵的契约》  尾生、荆轲、蔺相如。
02年“心灵的选择”
《心灵的选择》林则徐、文天祥、孟子、诸葛亮;《 无愧我心》 颜斤蜀、阿喀琉斯、瞿秋白、鲁迅、北岛。
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朝诗人崔护、刘禹锡、杜甫,宋朝李清照苏轼;《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唐朝名僧慧能、雪莱、王籍、王安石、叔本华、但丁、艾克曼。
04年“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王勃李白刘备;《风,可以穿越荆棘》狄金森、梭罗、苏轼、凡•高。
05年“忘记和铭记”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席慕容、东坡、陶潜、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对联六副》教案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赤壁之战》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
    散文鉴赏概说
    师说阿房宫赋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大道之行也
    雨巷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归园田居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读后感的写作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如何写好演讲稿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社戏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写作--一事一议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新课标,新体验
    蜡烛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狂人日记》: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详写和略写
    冰心《纸船》详案
    <<爱莲说
    兵车行
    文官之死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庄周买水
    伟人细胞
    十三岁的际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命年的回想
    赤壁赋
    细柳营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秋水
    幼时记趣
    海燕
    高考写作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左传》 曹 刿 论 战
    道士塔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殽之战》学案
    短文两篇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智取生辰纲
    逍遥游(节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雷雨》
    变色龙
    泰坦尼克号(节选)
    端午日
    小小说写作指导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窦娥冤》教案
    鱼我所欲也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走一步,再走一步
    荒岛人生
    端午日
    出师表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送东阳马生序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