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狂人日记》: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
教学目的: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教学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一、创作背景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作者在这篇小说发表时,第一次采用了“鲁迅”的笔名。
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度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钩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已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年青》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在中国仍至世界文学史上以“处女作”成名的作家为数不少,但在37岁时才发表处女作,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并成为大文豪的作家却为数不多。鲁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革命造成的机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学革命,也就没有鲁迅。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之前,不但写了《文化偏至论》、《魔罗诗力说》等文学论文,翻译了许多“域外”的进步小说,还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其主要思想都在于唤起人们的觉醒。然而,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声音虽然激进,但毕竟缺少呼应,不能造成一个运动。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发难后,虽然也一时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动,终于形成了一股势力,其影响就震撼人心了。
二、主题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下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三、狂人形象分析及其深刻意义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不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
讨论: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1)“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得启蒙者的思想特点。(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虽然狂人把“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是混乱的臆想,但既然古代能够“易子而食”,现实中狼子村能够吃人,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荒诞的逻辑中自有逻辑的合理性。(4)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5)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6)“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当时“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知识”。从作口中狂人的言行来看,他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属于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如作品所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像这样的以为人人都要害他、要吃他的心理,在作品中处处可见。如果只看到这一方面,那就很容易认为狂人是真狂了。其实狂人的评议和心理有许多错乱和偏执的地方,却又表现出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和发言人的洞察力。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从写满“仁义道德”几字的历史字缝里所发现的吃人的本质。这段话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礼教的面纱,揭露了封建礼教在精神上对人民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奴役压迫人民的罪恶。几千年来,敢于站出来说出这个本质的人难道不就是被世人看作是“狂人”的人吗?作品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作者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写人物的语言,其逻辑虽然常常很不清晰,但是,其含义却是相当丰富而且深刻的。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如果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狂人形象是真狂还是假狂的问题,那么,对狂人形象所具有的“狂与不狂”的两重性就容易掌握了。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出了当时的人们不敢说或者是还没有说出的骇人听闻的话。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狂人日记》: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对联六副》教案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
    散文鉴赏概说
    师说阿房宫赋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大道之行也
    雨巷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归园田居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兵车行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写作--一事一议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新课标,新体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庄周买水
    详写和略写
    如何写好演讲稿
    <<爱莲说
    读后感的写作
    文官之死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社戏
    冰心《纸船》详案
    本命年的回想
    伟人细胞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幼时记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高考写作
    海燕
    赤壁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殽之战》学案
    秋水
    十三岁的际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智取生辰纲
    《左传》 曹 刿 论 战

    出师表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细柳营
    《雷雨》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窦娥冤》教案
    小小说写作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变色龙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端午日
    短文两篇
    荒岛人生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道士塔
    蜡烛
    逍遥游(节选)
    端午日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送东阳马生序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