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第一单元课外自读《燕歌行》学案 [密雨斜织理基础] 一.文学常识填空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______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__________,_______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__________。此外,著名的同期同类诗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芙蓉楼送辛渐》、《登鹳雀楼》。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 摐金伐鼓 旌旆 逶迤 单于 碣石 塞草腓 校尉 戍守 玉筯 蓟北 功勋 三.解释加点的词。 (一)实虚词 ①作燕歌行以示适 ② 山川萧条极边土 ③胡骑凭陵杂风雨 ④身当恩遇恒轻敌 ⑤边庭飘摇那可渡 ⑥死节从来岂顾勋 (二)古今异义 ①男儿本自重横行 ②天子非常赐颜色 (三)多义词 伐 ①伐薪烧炭南山中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③故上兵伐谋 ④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穷 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②固将愁苦而终穷 ③所识穷者得我欤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 ⑤复前行,欲穷其林 四.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男儿本自重横行 ②身当恩遇常轻敌 ③边庭飘摇那可度 ④死节从来岂顾勋 [精思熟虑研文本] 仔细研读《燕歌行》并填空。 1.本诗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揭示民族矛盾,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____,第二段八句写______,第三段八句写______,第四段四句写__________。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3.本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_________对比。全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课文相关要知道] 戍边将士的沉吟 ——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厉兵秣马赴沙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营州歌 唐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试分析诗中少年的形象。
2.本诗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3.诗中“狐裘蒙茸”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千钟不醉”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岁能骑”见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步紧随向高考]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 (上海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 小 重 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各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1分)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说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来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密雨斜织理基础]
一.边塞 七言古诗 《燕歌行》《高常侍集》 岑参 王昌龄 王之涣 二.yān chuānɡ jīnɡpèi wēiyí chán jié féi xiào shù jìzhù xūn 三.(一)给……看 尽 仗势侵犯 常 辽远 为节气而死即为国牺牲,为动用法。 (二)①(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②(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三) ①夸耀 进攻 挫败 砍伐②困窘 不得志 生活困难 尽 走到尽头 四.①句貌似揄扬汉将[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