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秋水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秋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品味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对比手法。
2.了解和积累不同的文言句式。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可以把反复阅读作为突破口,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四、导入
我们都听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更给我们深远的启示: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现在对知识一知半解,还不虚心求教,只能做井底之蛙;学习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其实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那么有没有同学对庄子有所了解呢?(请同学讲讲,没有人讲再继续导入)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受灾患、苦难和磨砺,但当种种坎坷,“功利”已全然无计、陷于无路可走的时候,惟有庄子,才能给你以帮助、给你以心灵的栖息之地!“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在“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然而,庄子的孤独是最伟大的孤独,他因孤独而悲悯、因悲悯而博大、因博大而襟怀天地与宇宙!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庄子和庄子的思想。(放幻灯)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哲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学(后来道家)的作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的思想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生活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顺应自然,不必有所作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哲学是用瑰丽的散文写出,我们从他的这些哲学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深刻的揭露了人间百态,同时倡导一种超脱而又未免消极的人生。他所崇尚的不是统治万物的神,而是有着玄妙智慧,飘然欲仙的人。后代几乎所有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受到了他的哲学和艺术思想的深刻影响。庄子的思想直到今天依然展现着无穷的魅力。
了解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庄子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具体来学习《秋水》。
五、教学
疏通字词句:
请同学先自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内容。
①泛读  ②请几位同学跟着伴奏朗读课文
疏通字音、词义。
③请同学来读课文并翻译
通假字:
通假字:泾,通“径,直。   辨,通“辨”,分辨。   (分辩:辩解。分辨:辨别。)
重要实词  “百”,虚指多,众多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实指;“川”,河流;“河”,专指黄河,现词义扩大,泛指所有河流(与此类似的还有“江”,专指长江;“菜”,只指蔬菜,现在还包括鱼肉)涘:水边、岸。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看图片)望洋:仰视的样子。旋:掉转。殆:危险。大方之家,有修养、有学识的人。 
古今异义:        
百川灌河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方位词,东面。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脸,面部。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至于北海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大方之家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子之难穷也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活用为状语,“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流”)东后面省略了流,因为古人用竹简写字,需要比较精炼。
东面而视(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面向东面”)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少”—“小看”)
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谁看轻—“轻视”)
特殊句式
以为莫己若(否定句宾语前置)莫,否定词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且是发语词,夫也是发语词,凑足语气,没有实际意义。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  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水流注入黄河。水面宽阔,两岸、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当时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北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自此河伯才掉转脸来,抬头看着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是说我呀。而况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有机会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真的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理清脉络
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这篇寓言
请同学们看一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请同学看黄河的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提问:黄河的景象如何?(百川灌河、不辩牛马)[板书]
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是何等的雄壮;“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何等的开阔。
提问:那河伯的心情如何?表现如何?(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板书]  
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他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两句之间,用了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等到他见到大海时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之后自叹不如。
请同学看大海的图片,与刚才相比,说说自己的感受。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这是一个过渡句,由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
提问:大海的景象如何?(不见水端  难穷)[板书]
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个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提问:那河伯此时的心情又如何?表现如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板书]  
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里又用了一个“于是焉”与第一层呼应,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就不同了。河伯感叹的那番话,是做自我批评。先引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就永远也得不到改正;最后,何伯认为自己的浅薄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板书]                  黄河                         北海
        景象     百川灌河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秋水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对联六副》教案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
    散文鉴赏概说
    师说阿房宫赋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大道之行也
    孔雀东南飞(并序)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详写和略写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兵车行
    《狂人日记》: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文官之死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雨巷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庄周买水
    写作--一事一议
    如何写好演讲稿
    <<爱莲说
    读后感的写作
    新课标,新体验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社戏
    冰心《纸船》详案
    本命年的回想
    伟人细胞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幼时记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高考写作
    海燕
    赤壁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殽之战》学案
    归园田居
    十三岁的际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智取生辰纲
    《左传》 曹 刿 论 战

    出师表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细柳营
    《雷雨》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窦娥冤》教案
    小小说写作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变色龙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端午日
    短文两篇
    荒岛人生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道士塔
    蜡烛
    逍遥游(节选)
    端午日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送东阳马生序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