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对联六副》教案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对联六副》教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等。 
学习目标:1、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2、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回佩服纪晓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成为纪晓岚那样能对出妙对的人?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联六副》,学完了也来对一对。
前几天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对联的知识,大家搜集了什么?(1-2位生答)

二、梳理有关对联的知识:
1、看来大家搜集了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4、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有关对联的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行业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
集句联: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3)、对联的形式: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等形式。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三、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对联。
1、刚刚我们了解了对联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赏析对联。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副对联,同时注意阅读对联旁的赏析文字,学习一下该如何赏析对联,看完之后告诉大家。
这些对联配上优美的面,舒缓的音乐,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你是否也知道了该如何赏析对联,下面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对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赏析:1、对联丰富的内容。 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深远的意境。
2、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
2、学生诵读、体会。
3、请5—6位学生谈谈六副中自己最喜欢的对联的赏析。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适当记录,并做好点评。
4、从同学们刚刚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产生对联,主要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字一音,一字一溢,便于组成两两相对,整齐优美的句子,而其他一些拼音文字,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中华民族的这一特有的文学样式而感到自豪?
  
四、运用所学知识对出所给上句:
1、好,我们了解了对联的很多知识,大家现在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要来对一对?好,我们先来帮一位古代秀才解决一个难题:有一个秀才,家对面住着一户财主,财主家有一片很大的竹园,秀才据此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财主想捉弄秀才,就命人将竹子砍了。秀才不慌不忙,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就成了一副新对联: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火了,叫人把竹子连根拔了。秀才还是在联尾添了一个字,又成了一副好对联。你们猜猜他又添了哪两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通过这个简单的练习以及刚刚的学习,同学们能说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
3、学生发言,全班讨论,明确:
(1)字数相同,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4)平仄相反,音调和谐
4、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对联知识并运用对联知识赏析了课文中的几副对联。通过对它语言特点的分析,其实对对联也不很难,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5、在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对几副对联:
(1)这一题对联题就差点成为去年的中考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2)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  眼观群鹤舞空
(3)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
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五、布置作业
1、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为你的班级、学校、家庭或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拟一副对联。
2、今天我们这一节课,我们对对联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丛中我们也领略了中国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我们的同学能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永放光彩。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对联六副》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相信未来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师说阿房宫赋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爱莲说
    秋水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散文鉴赏概说
    《赤壁之战》学案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详写和略写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兵车行
    《狂人日记》: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文官之死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雨巷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庄周买水
    写作--一事一议
    如何写好演讲稿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读后感的写作
    新课标,新体验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社戏
    冰心《纸船》详案
    本命年的回想
    伟人细胞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幼时记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高考写作
    海燕
    赤壁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殽之战》学案
    归园田居
    十三岁的际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智取生辰纲
    《左传》 曹 刿 论 战

    出师表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细柳营
    《雷雨》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窦娥冤》教案
    小小说写作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变色龙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端午日
    短文两篇
    荒岛人生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道士塔
    蜡烛
    逍遥游(节选)
    端午日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送东阳马生序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