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十三岁的际遇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十三岁的际遇
解读教材:
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教学设想:
1、朗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迸发出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展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个性。要在反复\"读\"中用心去体会。
  3、本文抒情性强,篇幅长,行文思路不易把握;有些语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所以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以简驭繁,扣住“十三岁的际遇”重点研读文章第二部分,并通过对精彩语段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意,而不必进行过于繁琐的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目标:
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4、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
  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二、揭示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三、检查预习
  穹窿(qi6ngl6ng)   涉足(She)   徜徉(chang yang)   絮语(xu)   犀利(xi)
  安恬(tian)    撷取(xie)   惆怅(ChouChang)   沉淀(dian)    呜咽(ye)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2、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五、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一) 思考: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
  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二)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
  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
  (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
  (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
  (3)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对她的影响是什么?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
  (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
  (2)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
  3、摘抄田晓菲的《露》
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
  二、复习导入:思考:
  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
  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
  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
  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
  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
  三、品味精美语句
  1、学生交流,合作归纳:①排比句(略)好处:
  ②比喻句(略)好处:
  ③拟人句(略)好处:
  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第一部分: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⑵“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第二部分:⑶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十三岁的际遇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对联六副》教案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赤壁之战》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
    散文鉴赏概说
    师说阿房宫赋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大道之行也
    雨巷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归园田居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读后感的写作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如何写好演讲稿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社戏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写作--一事一议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新课标,新体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狂人日记》: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详写和略写
    冰心《纸船》详案
    <<爱莲说
    兵车行
    文官之死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庄周买水
    本命年的回想
    伟人细胞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高考写作
    海燕
    赤壁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殽之战》学案
    秋水
    幼时记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智取生辰纲
    《左传》 曹 刿 论 战
    道士塔
    出师表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细柳营
    《雷雨》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窦娥冤》教案
    小小说写作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变色龙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端午日
    短文两篇
    荒岛人生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蜡烛
    逍遥游(节选)
    端午日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送东阳马生序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