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三年级下学期 >> 原文分析案例 >> 正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进行课前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三、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五、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四:第二次朗读训练
    ①学生个人朗读;再播放一遍录音。
    ②学生齐读。(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
     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讲解“想象”的定义。
(一)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 (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五)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六:能力训练 
    1、看了图一(一幅漫画,一个皮带上的眼扎到了最后一点,漫题目是《赴宴》,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看图三(乌鸦喝水,一只乌鸦站在装有半罐水的玻璃罐前发愁),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七:达标测试: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联想:尖上的露水珠(滚动的玻璃珠等)。
       (五)想象:看到旋转的电扇,我想到…… 
      (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九: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十: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
第三课时   我的思念是圆的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朗读训练。
三、展示咏月诗句和自我创作的咏月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我很重要
    包法利夫人
    《对联六副》教案
    热爱生命
    《诗经》两首
    荷塘月色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麦琪的礼…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赤壁之战》学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种树\"种到\"联合国
    语文版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编演短剧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八年级下册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
    散文鉴赏概说
    师说阿房宫赋
    鉴赏古典诗歌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陈奂生上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情画意学文言
    <<大道之行也
    雨巷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归园田居
    我的呼吁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设计
    解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五猖会》 教学设计
    《一个文官的死 》
    故乡在远方
    读后感的写作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桃花源记
    论美
    如何写好演讲稿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
    社戏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
    写作--一事一议
    生命 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
    相信未来
    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
    梦江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己…
    新课标,新体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案
    《篱笆那边》探究性学习教案
    《狂人日记》:
    《汉家寨》教案
    故都的秋
    蝼蚁壮歌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蝼蚁壮歌
    详写和略写
    冰心《纸船》详案
    <<爱莲说
    兵车行
    文官之死
    不朽的失眠》教学方案
    《沙田山居》教案
    <<紫藤萝瀑布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送东阳马生
    <<叫三声夸克
    过故人庄
    庄周买水
    伟人细胞
    十三岁的际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宋词》第三单元赏析
    《唐诗宋词》第4单元宋词赏析
    冰心诗四首
    繁星
    《“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命年的回想
    高考写作
    海燕
    赤壁赋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常考点和难点突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骆驼赋2、夏之绝句3、安妮日记(节…
    《殽之战》学案
    《殽之战》学案
    秋水
    幼时记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宽容》序言教学课例
    《谈骨气》
    《谈骨气》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说
    林黛玉进贾府
    智取生辰纲
    《左传》 曹 刿 论 战
    道士塔
    出师表
    泪珠与珍珠学教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简案:乘着阅读的翅膀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细柳营
    《雷雨》
    《燕歌行》学案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药》的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海燕》
    文学意境的特征
    失街亭
    《窦娥冤》教案
    小小说写作指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变色龙
    项羽本纪
    劳山道士
    失街亭
    《短歌行》最新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蚊子和狮子》
    端午日
    短文两篇
    荒岛人生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学问和智慧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白色鸟
    枣核
    威尼斯商人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设计
    白毛女(节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雪、短文两…
    蜡烛
    逍遥游(节选)
    端午日
    林黛玉进贾府
    墨池记
    诗词五首
    曹刿论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送东阳马生序
    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泰坦尼克号(节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