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
查询原文分析案例的详细结果
|
易安居士、海子、三毛、凡•高;《烟随风逝,名随史流》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 学生讨论、总结:材料中的人物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 一类是文化名人,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化名人,自然科学方面很少,革命家也很少;第二类是艺术形象,大多数是经典作品中的广为人知的形象;第三类是著名作家、诗人。 纵观近5年四川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可以发现其中鲜明特色:选择文化、文学名人事迹作文章材料。 (课件展示2) 文化名人,指对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或艺术形象,前者如叔本华、凡•高、牛顿、司马迁、昆德拉、林则徐、文天祥、孟子等等,后者如阿喀琉斯、赵云、农夫。文学名人,指古今中外著名作家、诗人,如杜甫、苏轼、冰心、海子、三毛、但丁、雪莱等等。 练习(课件展示3) 请为其中一个话题选择文化、文学名人作材料。 例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尼采、史铁生…… 三、材料运用 1、单点式——选择某个人物的事迹单独成段或者单独成篇,前者如05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该文用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四个人的名字作小标题,分别写四个人 的事迹;后者如03年作文《如果死去的是我》、《农夫的日记》,05年作文《永远的苏武》、《永远的谭嗣同》等。 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用某个人物的事迹单独成段的典型。 (课件展示4) 例一: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05作文《那阵风吹过》) 例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04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例三: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04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 学生讨论、总结三个例子的特点。 明确:启示①引用。(在叙述事迹时注意引用诗词。恰当的引用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阅读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文章的内蕴,使文章丰富厚实。)掠人之美,为我所用。引用是丰富文章语言的最佳捷径,“借用别人的婚纱打扮自己的新娘。”一篇文章如果有几处引用,又恰到好处,那么,这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阅读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增加文章的内蕴,使文章丰富厚实。引用诗词有两种——可在名字出现之前引用,也可在名字出现之后引用。如例一、例二。这也提醒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足够的诗词、名句。 ②想象。在叙述时可合理想象,设置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特点(包括天气特点),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人物内心,揭示其所思所想,这其实就是一种人文关照,这时不必拘泥于是否与史实相符,如例三。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去揣摩这样的历史深刻,如屈原徘徊江边的时刻,诗书画三绝的明代奇才徐渭把长长的钉子扎进自己脑袋的时刻,李清照在宋朝南渡、丈夫撒手人寰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时刻,林黛玉感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时刻…… ③点题。在叙述中要点到话题的字眼(话题作文引号中的内容),点题分直接点题和间接点题两种。直接点题即在叙述中直接重现话题字眼。间接点题如例一“他忘却了……,忘却了……,却记住了……”,把原引号中的“忘记”换成“忘却”,“铭记”换成“记住”;例二“笑对痛苦,面对挫折”(原句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出现了“挫折、痛苦”这样的字眼,但不是原句重现。 我们姑且把这种技巧叫“放风筝”:风筝要放好,须时不时扯一扯线;文章要不跑题,须时不时提及那个话题。对于那些对话题把握不准、容易跑题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如何在“溜”了之后再快速“跑”回来的好方法。 练习 请选择某个人物用单点式写一段话。
2、串点式——指在一段之中涉及多个人物的事迹或多处引用。 (课件展示4) 例一:拨动心底那根往日里不被触及的弦儿,奏出一连串的颤音,仿佛徐悲鸿的奔马在旷野里长嘶,仿佛舒伯特的琴键星星般颤动。 例二: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例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 例四: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02作文《心灵的选择》) 启示:①串点式分两类:事迹的串点排列,诗词名句的串点排列。②事迹的串点排列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正反对照式。③串点是为了在“面”上铺开,作比较详尽的罗列,这时不妨追求“量”。④点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篇之中几个单点式的段落也就是“串点式”了。 练习 请用串点式写一段话。
课时总结: 同学们!如果我们的作文选择了适量的文化、文学名人作材料,并且准确表达了我们对人物的人文关怀,就为作文成功准备了必要因素——人文色彩;如果我们在作文中用单点式段落追求“质”的展示,用串点式段落追求“量”的铺开,那么我们的作文就成功地摆脱了“材料平庸,格调低俗”的困境,我们的作文就一定会赢得评卷人的青睐,甚至使评卷人拍案叫绝! 4、训练 话题一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都或多或少有缺陷。对待身体缺陷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自卑悲观...... 请以“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忘的焰火晚会 今年的春节,甬城格外热闹,禁了九年的烟花爆竹,伴 金猴的降临,又成了市民辞旧迎新的 要节目。这不,今年市长“大发慈悲”解除了禁放令,一听到 消息,男女老少没 不欢天喜地的。 这次的焰火晚会定于大年三十晚上7:30分。那天晚上,才7:15,大街上,马路边,都 站满了观看焰火的人群,人们个个仰望着天空,眼睛一眨也不眨,生怕焰火在一瞬间消失。 7:25分,人越来越多,几乎把马路挤了个“水泄不通”。终于,只听“砰”的一声响,天空突然 一朵“大菊花”。紧接着,许多美丽的焰火也相继在夜空中 ,“焰火开始啦!……”人们跳着,叫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分析案例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在作文中增添人文色彩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 |
下一篇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