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我校学生学习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1)由以外在的学习目的为主转变为以内在的学习目的为主;(2)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觉学习、主动探究、自主管理;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我校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1)从强调学科的知识学习,逐步转向更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强调解读自然现象,解读社会现象。
(2)课堂学习从主要听教师讲解,转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研究。
(3)思维方式从只注意概念、定律、法则、原理等演绎式的思维,转向也关注从社会生活中找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得出结论与发现的归纳式思维方式。
(4)从个体学习和研究预先设定好的知识与问题,转向判断能力的培养。
(5)从只注重个体学习转向强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协调能力的培养。
(6)从重视学生接受式学习,转向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也重视体验学习,研究式学习,重视情感、兴趣、意志、毅力、精神、信仰、科学精神等情感因素和精神因素。
(7)由封闭的、静态的学习转变为开放的、动态的学习过程。
(8)由机械记忆式学习转变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创新学习,等等
3、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我校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发展了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学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校开展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改变了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素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随着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的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2001年开展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在苏州市、江苏省一直有口皆碑,教学质量依然稳步提高。历年高考的各项指标在苏州市,乃至江苏省都名列前茅,有多人高考获得李政道奖学金。2001-2005年,在学科竞赛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科竞赛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陈晓升同学荣获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金牌;2004年,罗一嵋同学获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陈天琪同学获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2005年,金瓯同学获全国中学生信息学竞赛一等奖;2005年,在第1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入选江苏队的3名学生,获得一枚金牌和两枚银牌,为江苏省,为张家港市,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其中,欧洋同学荣获金牌(全国第3名),黄浦嘉、袁超同学荣获银牌。
四、思考与问题
1.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束缚,不少教师对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性、价值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因此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例如,有的认为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应强调科学性和学术性,把“研究”定位在“科学研究”的层面上,因此感到全员参与是有困难的;有的认为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研究性课程;等等。这些误解影响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推进。 2. 学科研究性学习对学校和老师而言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由老师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悟和积累。这种情况对顺利推进学科研究性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师资保证和评价的支持是实施研究(探究)型课程和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两项重要保障条件,然而,就师资来说,由于师范教育至今还未涉及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致使目前的教师对学科研究性学习都处于零起点,影响了教师指导和实施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评价而言,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如何在招生考试中得到体现的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家长对实施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施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应当看到,接受性学习虽有许多缺点,但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的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而研究性学习方式虽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受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其优点在学科教学中很难得以充分发挥。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如何在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多出经验,多出成果,从而探索出丰富而且成熟的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等等,这些是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二○○五年十一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