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天天向上》看到了古典舞蹈《孔乙己》很是喜欢。
舞蹈很好,构思妙,编舞妙,音乐也选得妙! 这个舞蹈对观众有文学上的要求:欣赏舞蹈之前,必须深刻理解鲁迅的文章《孔乙己》的内在涵义。
孔乙己,一个既穷又懒、有着偷盗恶习却无比好面子的可怜书生孔乙己。一个在麻木不仁的环境中,尝遍冷漠的孔乙己。一个在畸形的社会中,逐渐畸形的孔乙己。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真的只是社会教育的问题吗?
对于这个问题,舞蹈《孔乙己》与文章《孔乙己》都是欲言又止。正是这样的留白,给了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
舞蹈第一段,充分交待了孔乙己的人物性格,一身破烂的长衫,脏乱的头发和指甲,穷困潦倒却又死要面子。在酒馆与人猜拳行令,又教小孩“茴香豆”的五种写法,傻书生,可怜又可悲。 第二段,因偷了员外家的书,被人打。 第三段,腿被打断后的凄凉。
我觉得舞蹈有四绝: 第一、人物的造型,一个字:棒! 第二、舞蹈动作的编创,一个字:爽!特别是舞蹈第二段,描写孔乙己被众人痛打以致腿断的情景,令我对编导佩服得五股投地!情景音乐的运用、动作元素的选用,都太绝了!不得不佩服!整个舞蹈的构思都是很新颖的,绝不雷同于其他。对文章情节的体现,夸张而有神韵。比如说,孔乙己泡酒馆、教小孩写字、偷书、被追打的情节等等。 第三、被打断腿后,孔乙己凄凉地坐在地上,风雪交加,贫病交加,让人止不住地同情。场景营造得够好了!然而,编导还来了一段童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苟不学,性乃迁。。升华舞蹈的神来之笔!! 第四、演员的表演!这个不用我多说,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无可挑剔!而且表演者孙科在参加央视舞蹈大赛的时候,才有17岁,还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一个学生,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领悟和表现力,真是可塑之才啊!
其实,我们不用管舞种的划分,也不必论什么是古典或现代。也许,在我们的身边,有着不少的孔乙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自己便是可怜却又无奈的孔乙己。
当我们的心灵有痛感的时候,便是艺术的成功。
舞蹈《孔乙己》
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编舞:胡岩,表演:孙科
舞蹈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著名作家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通过偷书、喝酒、断腿三部分,清晰立体地刻画出一个既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又是穷酸至极的酒鬼,既是一个死要面子从不赊账的君子,又是一个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其矛盾而复杂的人物性格使他在酒精的麻醉中寻求平衡,其悲剧性的遭遇,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无奈忍让和对社会的无声控诉。
舞蹈的第一部分运用大量诙谐而幽默的舞蹈词汇,表现出孔乙己既玩世不恭,又玩世不恭的双重性格,这与结尾部分的“雪地断腿痛苦”的内容形成极大反差,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揭露了清末明初封建科举制度践踏人生、毁灭人性的罪恶,以及映射出吃人社会的人情淡泊与世态炎凉。
阿凡
课堂教学设计 I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剧形象也就大体完成了。 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在教学时,我们不妨抓住孔乙己“脸色”变化这个特殊的细节,来分析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2.小说是怎样表现了举人打折孔乙己双腿这一情节的?这一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分析:有人说:“写了举人残害孔乙己,正是从这个方面,作者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揭露和批判。”是的,孔乙己仅仅拿了几本书,就被了举人私设公堂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一脚踢出门了事,连富人家一条狗也不如!这说明丁举人这条横行一方的恶狼,是致死孔乙己的直接凶手。他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残害黎民,确实是他沿着科举制度爬上去成为“丁举人”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离开作品的实际来架空分析。分析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决不能忽视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情节的。这一重要情节,作品里既没有直接交代,也不是正面描绘,而是通过掌柜和酒客的平常搭话中透露出来的。掌柜随口问,酒客信嘴答,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毫不在意。对孔乙己遭受那么大的冤屈和灾难,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和同情;而对了举人的凶残行径,却也没有谁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这是小说的高潮所在,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特别照亮主题的地方。所以我们认为,与其说了举人残害孔乙己是“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揭露和批判”,倒不如说作品最后通过他残害孔乙己在社会上竟然间无反响这一点进一步显豁主题,向读者提出了一个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改变他们的精神”的迫切任务更恰切些。 3.怎样理解“短衣帮”的“笑”? 分析:《孔乙己》中传出的笑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长衫人物和掌柜们的笑声,这笑声在孔乙己被打成残废、蠕动在死亡线上时显得特别起劲,这笑声里抖动着剥削阶级的残忍和冷酷,这笑声里震颤着“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残暴。”另一种是短衣帮们的笑。孔乙己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挤进长衫主顾的行列,而和短衣帮相近。短衣帮和孔乙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几乎处在同一层次上,那么,短衣帮笑孔乙己什么呢? 有些文章认为,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劳动人民对孔孟之道蔑视的感情的流露。应该说这仅仅是笑声所包含的一个内容。短衣帮的笑声所深蕴的内涵远非这一点。孔乙己这样一个备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残害的“苦人”,本应得到同样不幸人们的同情,可是,“短衣帮”却拿他逗趣、开心,给他取绰号,嘲笑他穷酸。特别是孔乙己的最后一次露面,情景更是凄惨,孔乙己被打断了双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经陷入绝境,可是店掌柜还要逼债。面对这一人间惨象,穷苦人们仍是报之一“笑”。作者反复描写短衣帮的奚落,表达了更深播的思想。其一,揭示短衣帮这样的不幸人们的“病苦”,意在抨击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在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而且还普遍地毒害着被压迫人们,使他们陷于麻木、不觉悟的精神态度,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已丧失。鲁迅着意揭出这一“病苦”,正说明要“疗救”的不只是一个孔乙己,而是整个社会。其二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