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备课人 胡宝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抓住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感知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推知人物的心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 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地刻 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3.矛盾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走近孔乙己
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创作的33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巴金先生也 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那么,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拜读这篇小说。
二、初读课文,认识孔乙己
1.学生默读课文,并识记相关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交流后发言:小说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讲述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3.对于孔乙己的命运我们已经有了了解,那么孔乙己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耐人寻味,你认为小说里的哪些地方值得玩味、别有深意?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先回读文章,运用圈点勾 画的方法标示出相关文句,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
三、作业
鲁迅先生说,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有学者说,孔乙己是 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课后从人物的心理、所处的 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本节课课题:
大家看法——我读《孔乙己》,学生分别从 画家、心理学家、文学家、 社会学家的角度去解读孔乙己。
二、教学步骤
课文之外,可得知的外貌特点:风烛残年,神色黯然,颧骨突出,精神颓唐。
2.探心理(心理学家)
外貌--好喝懒做 精神委顿
语言--卖弄学问、热衷功名、迂腐可笑
动作--自视清高
神态——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行为——懒
3.析形象(文学家)
教师提示:孔乙己是文学 画廊里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这种典型性体现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并行相悖的 东西,即是说他是一个特有的矛盾统一体。请同学们交流探讨
a. 经济地位与精神定位的矛盾。
b. 健全的身体与病态的心理之间的矛盾。
c. 人格分裂的矛盾统一体。(从不拖欠、教“我”识字、分食茴香豆;好吃懒做,小偷小摸,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由此看来,孔乙己正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他的身上有美好的东西在,但是最终却被无情地毁灭掉了。那么《孔乙己》仅仅是个人的悲剧吗?
教师提示:小说写于1918年冬,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经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虽于1905年废除,但其 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孔乙己所言皆为四书上面的话。
死因总结;
A.孔乙己追求功名,死读经书,深受封建文化毒害,是晚清局制度下的牺牲品;
B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他。
C.同一阶层麻木不仁,轻视嘲笑他。
5.归主题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生活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封建 社会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的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作业
以孔乙己的身份和口吻写一篇文章《我这一辈子》。
九年级《孔乙己》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迅的《孔乙己》。(板书课题)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