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四篇作品均为小说。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单元的四篇小说,或人物形象鲜明,或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内容丰富多彩,兼及古今中外引人入胜。因此本单元的教和学中应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阅读: 1、 初步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2、 阅读小说,能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 3、 通过本单元的教与学,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4、 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分析主题,评价人物等。 二、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内容是童年的故事,限制较少,应鼓励形式多样的写作,不限时,不限题,不限体,鼓励学生写提纲和修改自己的文章,以学会表达真挚的情感,学会自由地表达,避免程式化的写作。 口语交际,通过“说特征,猜同学”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同学的观察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促进相互学习。
课时安排 总课时12课时:《空城记》2课时;《美猴王》2课时;《心声》3课时;《勇气》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和写字1课时。
第十三课 空城计
教学重点 理解孔明的“三笑”和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 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让学生说出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并简述其原因。 2、 介绍本文主角诸葛亮的生平,简介作品,作者。 诸葛亮生平:略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建宁三年起,致晋武帝太康元年止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3、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一首什么歌?这首主题曲是《三国演义》的开篇曲,词牌名是什么呢? 4、生齐读《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民渔樵江渚上,惯看搂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 读课文,整体感悟 介绍故事背景:《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当。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下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万大军来夺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1、齐读课文 2、分组讨论课文的故事情节发展情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分段落) 3、学生简述故事,教师作适当点评。 三、 研讨课文 1、 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2、 (看剧照)他在干什么?旁边还有哪些人物?在这张剧照中孔明的神态如何? 3、 引导学生探讨诸葛亮的“笑”。 ①、课文里写了孔明的几次笑呢?找出书中相关的词语。(板书) ②、小组讨论孔明的这三次笑有什么不同?(板书) ③、小结(板书):第一次笑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笑 第三次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4、 小组讨论: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点评 5、 小组讨论:你认为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点评 6、 小组讨论: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何还会中了孔明的计?为何“空城计”会成功? 7、 小结:出奇不意,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四、 小结全文。 五、 练习: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言(qi) 鹤(chăng) (kào) 赏 2、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不把旁的人放在眼里。形容从容或骄傲( ) 形容满脸的笑容( ) 形容许多人像蜂群一样,一拥而上( ) 3、 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接近的三个成语。 尽皆失色 神鬼莫测
第二课时 一、 回忆课文,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总结孔明各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2、作者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对比、衬托) 二、 戏剧表演活动。 1、 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戏剧“空城计” 2、 鼓励学生对表演活动提出建议。 三、 简述正史和《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 四、 本课总结: 本文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五、 练习: 1、《空城计》选自 ,其作者是 初的 2、“空城计”既是一段三国故事,又是“三十六计”之一。“三十六计”还有 等等。 3、“孔明”即 。他是三国时 国的丞相,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 的象征。请再写出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名称 。在我国四在古典文学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