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 这部作品是: 。
板书设计 空城计(罗贯中)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 抚掌大笑 拍手大笑
故作轻松 姿态 侥幸、如释重负 自豪、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主观武断;老谋深算、自负大意 第14课 美猴王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讨论美猴王“美”在何处,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对美猴王形象分析的理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猴哥》 2、 简介《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它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写成的。作者吴承恩,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二、 整体感知课文 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尝试完成以下: 1、 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新词注音注释 2、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3、 复述故事大意 三、 研讨课文 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 石猴是怎么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写它的来历? 2、 石猴在山中的生活是怎样的?表现了它的特征? 四、 小结。 五、 练习: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ng) 裂 (mí) 鹿 (míng) 目 石(jié) 天造(dì shè) (tão tão) 不竭 (lì juàn) 神疲 喜不(zì shèng) 2、 填空 ①《西游记》的作者是 他是 代 家。 ②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是 。请再写出有关孙悟空的两个故事名称: 、 。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复述课文 二、 研讨课文 1、 分析石猴的形象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说的?这说明了什么? ②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它哪些动作和语言,为什么要写这些?表现了石猴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③石猴成为美猴王的主要原因是哪些? ④美猴王“美”在哪里。 2、 讨论写法的妙处 ①课文在叙写美猴王的来历时,按照一个怎样的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②课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什么这样安排? ③猴的特性很突出,作者是通过对石猴的哪些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 ④课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三、 小结。 四、 拓展: 美猴王当然是一个虚构的形象,这个形象有何现实意义? 五、 练习
以“假如我有孙悟空的本领”为题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美猴王(吴承恩) 孙悟空:石猴 美猴王 语言 动作 写法特点:猴王来历,叙述分明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抓住猴性,显示特征 语言通俗、生动、简洁
第十五课 心声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是谁的心声,心声的含义是什么?小说的主题又是什么?说说自己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难点 小说的心理描写。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叙述之后)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愿望,有比较远大的,也有当前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心声》,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借助工具书预习 2、 齐读课文。 3、 复述故事。 4、 引导划分小说的情节。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第二天放学后 公开课上 三、 研讨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 李京京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2、 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 李京京的心声就仅仅是读课文吗? 小结心声的几层含义: 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 李京京非常想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 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四、 小结 五、 练习 1、 抄写字词积累里的生字词 2、 写出两个叠音字,组成四字短语 恍恍 结结 毛毛 形形 吹吹 兢兢 敬敬 嘟嘟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李京京为什么能读好凡卡的故事? 二、 研讨课文 1、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结构特点 悬念 插叙 戏剧性变化 2、 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三、 拓展延伸 1、 如果赵小桢在公开课上读《凡卡》的话,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在听了李京京的朗读后,她为什么“轻轻抽泣”? 2、 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在这一过程中,程老师会想些什么呢? 3、 你认为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会怎么上? 5、 公开课不能只讲求形式,你还能举出一些不重内容、不求质量、只讲形式的事例吗?这些事有什么危害? 四、 小结 五、 练习 1、 对老师、父母说说心声 2、 以“的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