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教案
李擎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及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3、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4、熟读、背诵《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
[教学重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早雁》的象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问1:在哪个人生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
默契。而一个王朝的 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
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
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
二、作者简介:(投影)(1分钟)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三、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1、 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3分钟)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华夏如果有一个战神似的人物,项羽无疑应属第一人选。他平生只失败过一次,然而,这一次失败却败得异常彻底,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围攻,而自己却四面楚歌。项羽率28骑垓下突围后,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
问: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2、 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1分钟)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千古流传?(3分钟)
n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n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5、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批判、惋惜。(1分钟)
4、 拓展:(4分钟)
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
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1分钟)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 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而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考:你如何评价项羽之死?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