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全班交流。 (1颜色·2形状) 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a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 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小结: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 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7 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 (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 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全班交流。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 (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总结写法。 (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 (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 (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5 仿说段的练习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四、 感情朗读,总结课文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六自然段。 2 学会观察,注重写法,积累词汇,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草船借箭》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一、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这一目的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会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解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表现个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三、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课堂上学生质疑:如果三天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会怎样呢?问题一提出,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肯定大难临头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有的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一回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的看法虽然不同,但言之有据。教师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肯定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继续探究。
四、教学中存有不足之处。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