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教材五年级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第一课时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学生的特点,在设计中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学习快速地阅读课文,了解大瀑布的前后变化的不同景象,弄明白瀑布变化的原因,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利用列举数字及比喻的手法对大瀑布前后变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大瀑布前后变化的原因及葬礼的重大意义。 在本课时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对课题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概括性地读、重点读,以及边读边想边划地读,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悟、小组讨论来解疑;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地理解,学生达到自得,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设计特色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破解师生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陌生感。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说、自评。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读—划—议-说”,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人阅读体验,保留合理的多元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质疑初读,整体感知。 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会有些什么疑问?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带着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能不能将这些问题自行解决。不能自行解决的与同组的同学交流。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景象,及这一瀑布干枯的原因,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 师生交流学习情况。认识5个生字及外国人名、地名。 (二)呈现画面,诱发情感冲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播放世界地图、塞特凯达斯瀑布录相及图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及列举数字、比喻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瀑布前后变化的段落,要求读出感情。从而理解重点词句。 展示图片,朗读课文重点段。 根据读课文后的印象,在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然后,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原因。(允许学生简要作答) (三)精读重点,进一步理解举行大瀑布葬礼的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环保专家及热爱自然的人们举行葬礼的意义。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课我们知道,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枯竭,是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我们身边还有类似的例子吗?如果你当时置身于庄重的葬礼,你会给大家说说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是对为巴西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瀑布的感激,让我们带着感激的心情,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任何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做出过牺牲的自然、作出过牺牲的环境,也作出过牺牲的人类。这个葬礼特别的意义,就是号召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 布置作业 四、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为了福建省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结业式所作的汇报课。全省第二、三批的同学也一同来观摩研讨,由龙岩市教育局承办。因此龙岩的七县市,每县由教研室带队,至少派了10名代表前来观摩。上课时间是12月20日的上午,一个能容纳300多人的龙岩松涛小学的小礼堂座无虚席。 采用的形式是,教师上课,课后互动研课。余文森教授说,要让这一形式成为一种范式。 我的直接感受是压力大。对于我来说,就有些像小学生参加会考,平时也考了不少,算是久经沙场,但这次才是最综合的考试呀。虽然我上了20多年的课,面对全省一流的课改专家,如,余文森教授、刘一承教授、黄国仪、林学舜专家,以及千里挑一的学科带头人,我很难做到不紧张。学科带头人几乎都是产生于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他们中不少是代表福建省去全国进行赛课的一、二等奖获得者,有些是代表福建省到外省交流开课的行家里手。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次开课,也是为我提供的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正所谓弄斧也要到班门。 备课准备时间比较紧,才一个来星期。因为到了期末,课也快结束了,所以挑选了《大瀑布的葬礼》一课,也因为自我觉得颇有“教感”。毕竟不是第一次上这课。 上课中,基本上达到了我的设计要求的目的。让学生在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中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环保责任的重大。刘一承教授课后对这课的评价是胸中有书,滥熟于心,目中有人,面对学生,课上得举重若轻;林学舜专家的评价是真实、实在,返朴归真;黄国仪专家的评价是放得开,教得实,上得活;我的学兄们的评价是教学幽默轻松,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话,课堂对学生有引力,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即时评价。 不够之处,一是多媒体的播放时机值得探讨,二是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是否恰当,三是就整节课而言,朗读还不够,特别是教师没有范读。 我最深的体会是,上公开课,特别是压力大的课,往往锻炼人,让人受益最多。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来自龙岩连城,对松涛小学的学生不熟悉,上课前与学生接触了10分钟的时间。上完这课后,我较为满意的是,教学预设基本上符合学生的实际,比如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小组里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自行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与同学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如“塞特凯达斯瀑布在哪?”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我没有理由让学生只能提什么问题,面对黑压压的一片听课者,学生是有压力的,比如在上课前5分钟,我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做有关环保的记忆小游戏,学生显得很拘谨,总是放不开,我原来还想再让学生做一些更放松的游戏的,但时间仅剩2分钟了,因此就那2分钟,显得格外地沉寂,学生的紧张心情,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要想让学生上好课,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很自然加速了我的担忧。所以我认为,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能够较快地达到缓解紧张的目的,从上课的情况看来,的确是这样。要释放紧张情绪,就要去事做,一做事了,紧张情绪就会逐步消失,人最紧张的时刻是做事前的精神状态。 回想自己上公开课,大大小小也近百节了。其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时候,最不怕,年轻气盛,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渐渐的,入了门,摸着了一些套路,再后来,懂得了预设的重要及技巧,但却越来越怕上公开课了。特别是大型的公开课。尽管自己也知道,没有最好的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完课就任人评说吧。但我最怕的评说,就是作伪的课,不可学的课。我所以追求的,就是坦坦荡荡的一节师生平等对话的真实的课,这种课是我的体验,也是学生的一次体验。如果课是刻骨铭心最好,这种机会不会提供给每一个人,这对于师生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源。 在上课中,我自认为,在多媒体的运用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方面是成功的,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基本上是一次性用完录像,图片资料。我以为略读课文,特别是五年级的要求,就是巩固学生能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要义的学习方法,这不能像讲读课文那样进行教学,应宜粗不宜细,要充分让学生在自已学习感悟中掌握技巧。课前,我让学生去查找资料,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这篇课文。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查找资料,解决疑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课上,夸奖了那些去认真查找过资料的同学,并表扬他们将资料与同学们分享,有些同学还用彩色打印出来,毕竟查找资料主要是为自己服务的,能够将资料贡献,精神是很可贵的。并说明上网查找资料是非常便捷的方法,希望同学们都能熟练地掌握。我的资料也是从网上查找到的,比如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录像、图片,我的示范,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有益的。 当我播放资料的时候,学生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的,也是深受感动的,我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让他们去体会课文语言的 精妙,学生的感受是深的。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如果没有录像演示,根据生活经验,很难体会到它的气势、壮观。这个录像绝对不会破坏人们对瀑布的美感的感受。只会增添对课文描写文字的理解,我认为任何语言文字在描写大自然时都会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人人心中的林黛玉的形象是不同,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物是摆在那儿的事实。有种理论,语言文字的美,就在于造成了人们的多种意境,这不可否认,但也恰恰忘了一个重要事实,作者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才写出文字来的。自然在先,文字在后。从课堂上的情况看,朗诵瀑布消失的段落的女生,所朗读的效果是非常打动人的,那位女生几乎是带着哭声来读那段的。大瀑布这么壮美的自然奇观,竟然离我们而去了,学生的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我还觉得有成就感的是,我让学生谈学习课文的感受的时候,我是引导学生去谈谈自己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学生们谈了不乱扔垃圾,要注意环境卫生,要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要有这种意识,更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我觉得让学生去模仿巴西总统写悼词,模仿生态学家、环境学家、记者发言,都是那么地虚。毕竟一个国家总统只一个!让学生去模仿恰当吗?反正我是不会这样去做。 上完这节课的教训。以后上课,最好别难为自己,要上第二课时,因为是公开课,总要让听课者有个完整的印象,因此,第一课时的课,就会拔高,造成的后果是时间不够,的确,这课如果放在第二课时,我在朗读教学上,就会充分些。其实,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在常态课形态下,教学的目的和手段都会较好地达到“平衡”的。不可能一节课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就想抓住最新的感受,有感而发,请老师们指正。 板书: 28 大瀑布的葬礼
曾经 雄伟壮观 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 形容枯槁 保护我们的地球
课文 2 8* 大瀑布的葬礼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种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许多慕名前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令人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