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T >> 天净沙 秋思 >> 正文

 

《天净沙 秋思》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材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这一部分用一个课时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秋思》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学生体会《秋思》的意境。
  3、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道:马致远及元曲的文学常识。
  理解:①每句曲句的含义。
  ②曲的主题思想。
  体会:《秋思》的意境。
  (2)重点:①朗读本曲。
  ②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3)难点: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二、说教法
  古典诗文是我国历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完美的艺术精品。它具有优美的语言,淳美的形象,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是其他任何艺术无与伦比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称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深长伯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三、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宋时期,诗词发展达到顶峰。唐代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宋代的词也相当的繁荣。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那么,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元曲。那么,元曲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
  (二)新课讲授
  1、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作者简介及相关资料:
  教师介绍有关内容要求学生知道: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淬最多的一个。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散曲有《东篱乐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
 3、熟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在教学此曲时,我以读为切入点,精读、细读,在读的基础上讨论、感悟,深化认识挖掘出审美因素。
  首先,教师范读。“范读”就是“示范而读”。教师范读效果佳,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感之以趣”,“趣而读之”,“读而思之”。同时,“范读”的本身以是对学生“授之以法”,能具体地指导学生诵读。范读后再从学生中找出读得较好的来读。成功的范读,可以把文字变成声音,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本曲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多朗读、呤诵,边读教师边指导,在读法指导中品味意境。这样反复诵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以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和丰富的情味。
  小令就是一首歌。《秋思》这首小令讲究平仄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它具有“民歌色彩”,极富节奏感。
  《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哪些字押韵?
  其中“鸦”、“家”、“马”、“下”、“涯”以“a”押韵。和谐动听,但曲调低沉,往往一首曲调低沉的词曲易引发人的思绪。而《秋思》给人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在异乡之人惆怅之情,直抒作者胸臆。另外,它讲究炼字,格律要求严格,仅仅五句28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漂泊天涯游子孤寂之情,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朗读方法,教会学生怎样才能读得声情并茂、荡气回肠,促使学生从朗读到背诵中增强语感,真正领悟到“小流水”般的意境,从而学会欣赏音乐美,这样的渗透教学方式,比单纯的讲解词意,硬读死背新颖。学生喜欢学,易接受。
  4、会意
  会意就是能领会诗文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因为古典诗文语言跳跃式的,加上诗人在字词上有精雕细刻的传统,这就需要诵读全文,联系前后语句,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上合理的想象补充语句间的跳跃间隙。在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以要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研讨感悟,体会那些关键的字词的表现力。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达到有所借鉴,有所得益。历代诗家讲究“意”和“景”的融合,即构成意境。意即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是情,“境”是诗中描写的景物,即两种环境;“意”和“境”“情”和“境”有机结合起来,和谐统一,形成一种艺术境界。

 

     《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虽情调低,但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故境中有画。我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心情地去设想境中,既而产生情趣。再循循善诱,设疑提问:这首小令前几句写多少景?这些景物是实景还是虚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学生讨论后,我及时归纳:小令前三句仅18个字就写了九景:(板书):“藤、树、鸦、、水、家、道、风、马”,且每景前面用了一个修饰词,如:“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时实景表达了游子孤寂之怀。(板书):实景。这种情是通过眼中的秋景表达的,秋是这种情思的传媒体。
  “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如此萧条和暗淡反映了诗人心情的低沉和凄凉,三者正好牵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只是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词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写景了。而“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这是主要部分。“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才明显写到游子,写到游子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游子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想到故乡的人,瞻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此时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紧接着我将学生的想象、思绪继续向深秋延伸,提醒学生将有形可感的事物,以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凄苦之情紧密联系起来去琢磨。于是学生们的情趣也随之得以升华,用有形表现无形感到生动具体,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秋思》图。这说明了诗文中的绘画美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特别是对有此爱好的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将文字通过想象变成面,更具体形象。
  5、下笔
  在阅读、讨论、感悟中,学生们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一个人静静地整理思考中,更能产生深刻的感受,经过思考,能将个人体验与文本相结合,加深影响,形成理性的认识。因此,在学生体会了《秋思》的意境后,我让学生仿写,并大胆地改写,以启迪艺术灵感。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把感受到的意蕴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具体可感或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
  6、小结
  《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不仅意境突出,还包容了音乐美、绘美等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我们学习了这首小令,从中受到了各类美的熏陶,它不愧为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中华文化之精华,所以,我们应多读一些诗文佳作,以得到多方面的训练。
  此小结再次强调了古典诗文的重要性及作用,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写。
  7、作业
  背诵这首小令。
  背诵能够切实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天净沙 秋思,辛弃疾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天净沙 秋思》说课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英雄暮年的叹息——辛弃疾《永遇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意…
    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净沙·秋思》赏析3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教…
    《天净沙 秋思 》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天净沙 秋思品析鉴赏教学
    天净沙.秋思(英语翻译)
    天净沙·秋思(赏析)——断肠碎心[d…
    悲 愁 思——《天净沙•秋思》赏…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小令中的天籁――马致远《天净沙·秋…
    形式对等 诗词翻译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教案
    元小令《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 4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散曲【…
    辛弃疾《西江月》宋词鉴赏2
    《天净沙·秋思》 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注释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2
    《天净沙·秋思》赏析
    [译诗、诗意]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
    [原文]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赏析)——嫁接的清愁…
    读《观沧海》
    《渔家傲 秋思》 《天净沙 秋思》比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西江月  赏析
    课文古代诗歌五首研讨
    质疑辛弃疾〈西江月〉词
    翻译:西江月
    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西江月》宋词鉴赏
    宋词赏析:辛弃疾之《西江月》
    人教版初中第一册古诗文翻译赏析 西江…
    《西江月》(第一课时)片段实录及反…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实录片…
    《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教…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
    《牧童》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故事……
    走进《清平乐·村居》的四个字眼
    语文课上的歌声──我教《清平乐·村…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我教《清平乐…
    反思 追求 超越──《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札记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文本细读
    改写《牧童》
    《古诗词三首》教材插图
    《古诗词三首》课文简说
    《古诗词三首》词句解析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来自“他信”的“自信”──《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
    《清平乐·村居》课文导读
    《清平乐·村居》预习提示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电子课本
    《古诗词三首》探究感悟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古诗词三首》参考图片
    《古诗词三首》快乐练习:写字
    《古诗词三首》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古诗词三首》教学杂谈
    让古诗词教学“美”一些──《清平乐…
    课标理念下的诗词教学探微──《清平…
    《清平乐·村居》诗词评析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
    改写《舟过安仁》
    改写《舟过安仁》
    无雨打伞,借风驶船──《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扩写
    《清平乐·村居》扩写
    《古诗词三首》相关链接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课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说课设计
    改写《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谁“醉”更妙?──《清平乐·村居》…
    为生成的课堂而醉──《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课文评点
    《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及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在审美体验中学诗词──《清平乐·村…
    尊重选择 张扬个性──《清平乐·村…
    《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研究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