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的思想感情。 2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词中典故,并由此探求其用意。 教学过程: 一初中课文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 21岁,金主完颜亮侵宋,辛组织两千多人跟随抗金起义兵领袖耿京作战。后完颜亮被部下所杀,三天后,宋高宗议和。辛弃疾前往建康劝说君主军民联合,反击敌人。归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谋害耿京,投降金国。即带随从50多人冲入张五万人的大营,活捉张安国,回到南宋。 第二年,张浚北伐兵败,南宋倾向议和。辛陆续献《美芹十论》和《九议》,主张北伐收复中原,提出建议,但均未被采纳。相反,宋朝利用他的军事才能派他去镇压农民起义。就这样,在投降派当权的三四十年间,辛一直都未被重用,甚至因自身的刚正不阿、不同流合污的品质而丢官,闲居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 宋宁宗时,韩侂胄当权,此时,蒙古族威胁金后方,韩趁机想借讨伐金兵来提高自己生望。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再度起用,在他担任镇江知府的时候,他一方面侦查敌情,制作军服,一方面招兵训练。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词就作于这一时期。然而半年后,他又被诬陷丢官。南宋草率出兵失败后一年,辛含恨而终,死时还喊着“杀贼!杀贼!” 一腔忠勇之气化作诗篇,名垂千史! 三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1 解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今镇江;北固亭:亭名;怀古:揭示诗歌题材 四阅读上阕,掌握思想内容 1结合课下注解找出京口在历史上涌现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事迹。 孙仲谋(孙权) 建都京口,击退曹军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起兵京口,最后建立政权。两度北伐,收复中原,生擒燕王和秦王。 2 从诗句中体会词人情感及其用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颂了英雄及其伟业,流露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英雄难再,联系当时背景,南宋王朝偏安江左,懦弱无能,苟且偷生的现实让作者叹惋不已。 3朗读上片 五朗读下阕,理解典故用意 1疏通文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狼居胥:山名,内蒙古境内 。 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封山而还。 宋文帝刘义隆时,大臣王玄莫向刘义隆陈述北伐策略,文帝好大喜功,仓促出兵伐北魏,结果仓皇败北。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至南京瓜步山,建立行宫,即下文的佛狸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北望中原失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金兵劫掠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不堪回首,异族皇帝庙上,仍然有人去祭祀。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有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2 下片用到两个人物的典故,联系写作背景,作者藉此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典故与现实情况的相似性为突破口) 刘义隆草率出兵败北——告诫当权者不能贸然进攻 廉颇老当益壮——自比廉颇,抒发自己为国效力的壮志,又表达出不受重用的愤懑。 3朗读下阕 六总结全词 上片即景怀古,流露出对京口历史上两位英雄人物的赞颂及渴望建立工业的思想感情,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劝诫当权者不应轻举妄动,又以廉颇自比,表达老当益壮为国效力的壮志而又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全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借古讽今。将历史、个人见解及情感融于一炉。 七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孙仲谋 上片: ——赞扬向往 刘裕 李义隆 ——告诫 下片 廉颇 ——愤懑 七朗读全词 八作业布置:背诵全词 九课外阅读补充 辛弃疾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