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1]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2],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3]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
注释:
[1]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步虚词》。双调,五十字,上下阙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2]“明月”句:月影的移动惊飞枝上的乌鸦。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苏轼《次周令韵送赴阙》:“月明惊鹊未安枝。”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辛词此句与以上诗句所写景物相似。别枝:离别树枝,即月影在树枝间移动。[3]社:社祠,即土地庙。[4]见:通“现”。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贬居江西时所作,记其夜行于乡村小道中所见之景及其所感受到的情趣,实为一首别具特色的夏夜小唱。上篇写景,其意在表现夏夜的静美,却以动景衬托。皎洁的明月,送爽的夏夜清风,构成夏夜的幽静、清爽美;而受惊飞起的乌鹊,风摇树枝激起的蝉鸣,还有那“稻花香里”的“蛙声一片”,以噪衬静,使人从影动声响中感受到夜之静谧,收到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上片所写,不独境界迷人,而且还洋溢着丰收在望的欢欣之情,尤其是“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饱含着不尽的喜悦之情,并且此情化入一片蛙声之中,意境十分优美。分析诗词的意境,关键是要景中见人,也就是说把握景物描写中所寄寓的感情。这首词的上阙所写之景很美:月影移动,清风徐来,蛙声衬出一个静谧的夏夜。在这样的夜晚,人是闲适的,心情是轻松的。
词人在风清月白的夏夜,看到了鹊飞,听到了蝉声、蛙声,闻到了稻花的清香,多么舒心和惬意呀!而就在词人悠闲散步,感受夏夜清风之爽、明月之美时,天气突然间变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层云涌起,那么多的星星都隐去了,只有七八个还在远处的天边眨巴着眼睛;几滴豆大的雨点洒落下来,大雨就要来了。末两句写词人先是焦急后是喜悦的心情,曲折跌宕,颇有意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转过小溪,一间茅屋出现在树林里,这正是避雨和赏雨的好地方呀!至此,一种愉悦的心情又油然而生。
这首词前六句极尽夏夜景色描写,后两句点出人物,烘云托月手法的使用相当成功。历代诗论家评说这首词:“先藏锋不露,最后龙睛一点,使通体皆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