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T >> 天净沙 秋思 >> 正文

 

《天净沙·秋思》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抒发,绝非无病呻吟之作。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晚秋和晚秋黄昏的景与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这里的“老”字,既是言树木年纪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叶不存的树木饱经风霜,几历沧桑的萧疏、凄凉的状态,从而透视出结句“断肠人”当时的心境和经历。“昏鸦”的“昏”字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昏时分;二是形容乌鸦觅食一天,黄昏时已无力、没精打采,幸好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样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怜又甜蜜的。因为它们毕竟还有个“巢”啊!

    次句,在昏重得几乎叫人难以喘息的时候,忽现“小桥流水人家”。只见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这一切使游子的眼睛一亮,但马上又黯淡了。他的孤寂与这温恬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企盼的、看到的,恰恰是他不可能得到的!这里的“小”,并不是实写桥的大小,而是就视觉形象而言的“小”。“流水”只写水动而未闻水声,也是因水远之故。从构图上讲,“流水”又恰与“小”动静相对,动静相生,无声之动更显其静。“人家”一语,用得极妙,由于距离极远,又在黄昏中,房屋、人物分辨不清,只是炊烟袅绕才告诉天涯游客,那是有人居住的屋舍。这一句全为远视所见,不仅写景上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细微地传达了羁旅天涯者对安居家乡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接着现出“古道西风瘦马”的面。在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一个“古道”。让人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长,古往今来这古老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匹这样的“瘦马”,拨响了读者心中那通往遥远过去,与古人共鸣的琴弦,“瘦马”一词在全曲中的地位比较重要。秋高长的时日刚刚过去,按理马是不该“瘦”的,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写马旨在托人,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前面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天净沙 秋思,辛弃疾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天净沙·秋思》 赏析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英雄暮年的叹息——辛弃疾《永遇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意…
    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净沙·秋思》赏析 4
    天净沙 秋思品析鉴赏教学
    悲 愁 思——《天净沙•秋思》赏…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教…
    《天净沙 秋思 》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形式对等 诗词翻译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英语翻译)
    天净沙·秋思(赏析)——断肠碎心[d…
    《天净沙 秋思》说课
    小令中的天籁――马致远《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元小令《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赏析3
    辛弃疾《西江月》宋词鉴赏2
    天净沙·秋思(赏析)——嫁接的清愁…
    辛弃疾《西江月》注释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赏析2
    《天净沙·秋思》赏析
    [译诗、诗意]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
    [原文]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散曲【…
    读《观沧海》
    《渔家傲 秋思》 《天净沙 秋思》比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西江月  赏析
    课文古代诗歌五首研讨
    质疑辛弃疾〈西江月〉词
    翻译:西江月
    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
    《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
    《西江月》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西江月》宋词鉴赏
    宋词赏析:辛弃疾之《西江月》
    人教版初中第一册古诗文翻译赏析 西江…
    《西江月》(第一课时)片段实录及反…
    《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实录片…
    《西江月》、《天净沙·秋思》课堂教…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
    《牧童》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故事……
    走进《清平乐·村居》的四个字眼
    语文课上的歌声──我教《清平乐·村…
    努力营造多彩的课堂──我教《清平乐…
    反思 追求 超越──《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札记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文本细读
    改写《牧童》
    《古诗词三首》教材插图
    《古诗词三首》课文简说
    《古诗词三首》词句解析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来自“他信”的“自信”──《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
    《清平乐·村居》课文导读
    《清平乐·村居》预习提示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电子课本
    《古诗词三首》探究感悟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古诗词三首》参考图片
    《古诗词三首》快乐练习:写字
    《古诗词三首》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古诗词三首》教学杂谈
    让古诗词教学“美”一些──《清平乐…
    课标理念下的诗词教学探微──《清平…
    《清平乐·村居》诗词评析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
    改写《舟过安仁》
    改写《舟过安仁》
    无雨打伞,借风驶船──《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扩写
    《清平乐·村居》扩写
    《古诗词三首》相关链接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课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说课设计
    改写《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谁“醉”更妙?──《清平乐·村居》…
    为生成的课堂而醉──《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课文评点
    《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及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在审美体验中学诗词──《清平乐·村…
    尊重选择 张扬个性──《清平乐·村…
    《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研究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