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个梦想
|
的成果,有一些可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有一些也许是暂时还无法领会的。让我们带着对史怀哲的理解与敬意,努力贴近这样一颗伟大的心灵。请选取课文中你最有感触的段落或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三、延伸思考(5分钟) 1、作者提出尊重一切生命,理想色彩很浓,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起来似乎并不容易。我们如何能把尊重生命的伦理和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呢?(参阅课后练习二) 比如以前看到一位同学的议论文,谴责人类不该吃珍稀动物,不尊重生命。于是有人提出,为什么没有人反对吃猪肉呢?难道猪就不是生命吗? 再比如大学生张华为救一个掉入粪坑的老大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很多人惋惜之余觉得“不值”,到底值不值?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我们的世界似乎总充满了欺骗、暴力、不平……,因此,很多人信奉“弱肉强食”、“以暴制暴”这样的“真理”。那么,史怀哲提出的“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能不能得到你的认同? 学生发言讨论。作为随笔话题布置作业。
我的呼吁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史怀哲的生平事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他 \"敬畏生命\"的思想和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2、训练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史怀哲\"敬畏生命\"的思想和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2、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 3、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初,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又正式取得医生执照的三十八岁的法国人史怀哲,抛弃了似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为黑人义诊。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帘的是白人欺压黑人的情景及黑人种种悲惨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个大手术是为腹痛引起肠闭塞的病人开刀,以往非洲这种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没有第二条求生的路。当他救活病人时,病人紧紧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眼神中充满着疑惑与感恩。史怀哲告诉他们:“我不是巫师,是‘爱’支持我这样做。”此时,白人与黑人都感觉到:“我们是兄弟。” 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授奖仪式上,他发表了一篇演讲,这就是——《我的呼吁》。这篇演讲词,集中体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主张。(板书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下面加横线的板书) 阿尔贝特•史怀哲(1875—1965)出生于阿尔萨斯,得过哲学、神学、医学三大领域的博士,还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但他的声誉并不建立在他的才艺之上,而是他对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及其热忱的献身精神:就在他事业和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直到与世长辞。他将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给了赤道非洲,贡献给了那里的医疗事业,从1913年建立丛林诊所,直到与世长辞,他在非洲蛮荒丛林中渡过了五十余年,非洲人称他为“非洲之父”。他创立并身体力行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他一直被视作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他的“敬畏生命”的思想闻名于世,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他的行动和思想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影响几乎遍及整个世界,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为治病救人而自我牺牲,而且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核战争。为此,他获得了多项荣誉, 1954年他获诺贝尔和平奖,但他将奖金用来修建麻疯村。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街道、青年活动中心更是不胜枚举。
三、相关背景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给人类和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威胁。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次核爆炸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又把原子弹用于实战,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美国凭借其核垄断地位及庞大的常规兵力,对苏联实行全面遏制的战略。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核垄断地位。接着双方又进行研制威力更大的热核武器的竞赛。1952年10月31日,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次年8月12日,苏联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后来,英国、法国和中国先后试验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此后,美苏又在核武器的实战化、高当量、小型化方面展开竞赛。据统计,1945年至1985年,全世界总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其中美国占805次,苏联占562次。
四、整体把握文意。 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1、破题:我的呼吁 ——呼吁什么?(内涵) ——为什么呼吁?(原因、背景) ——向谁呼吁?(对象) 以此为线索把握文章思路 1)呼吁什么:提问——首句地位(中心论点)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作者紧接着开始阐述他的核心概念“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内涵。对内涵的阐释一直到哪个自然段?(1、2) 提问——作者如何阐述“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内涵?(分析1、2自然段的内容和层 2)为什么呼吁:主要照应第3自然段(联系二战后的冷战背景) 作者并不是纯理论的探讨尊重生命,而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这恰恰反应了真正的人道主义情怀。 3)向谁呼吁 将首句的“全人类”具体化,针对“普通人”和“国家领袖”两种人展开论述。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以及这种伦理体系中的善恶观,并对此加以具体阐释。 然后作者联系现实社会状况及自身从事人道主义事业的感受,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具体论证了“尊重生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劝诫人们要选择良善,放弃暴力;选择互助,放弃歧视;选择和平,放弃战争。 最后作者再次发出呼吁,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尽力维持和平。 全文总共七节。学生默读课文,简单谈一谈各节大意。 明确:第1节阐释“尊重生命的伦理”;第2节讲建立在这种伦理基础上的善恶观;第3节呼吁良善,它是超越暴行的力量;第4节强调人类应该互助;第5节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第6节阐明解决国家争端的办法:谈判取代战争;第7节呼吁领袖:维持和平、尊重生命、实行人道。 由以上概括可大致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前两节的理论阐述是后文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也据此分为两个部分。
五、学习第一部分 1、 学生齐读 2、 教师分析:第一部分包括前两段,作者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他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并阐释了它的具体含义。文章—开头,作者就直抒胸臆,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他就这种伦理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种论述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的。首先,他反对人为地将生物分成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高等的和低等的。因为这些标准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狭隘感受来主观评判的。事实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或许有种类的区别,但没有高低之分。既然我们能凭着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那我们也应该能意识到环绕我们周围的都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如“蛇”之于庄稼,“微生物”之于“食品加工”。)正是在这些论证的基础上,作者在第2段顺理成章地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含义:“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作者认为,这是人类应认真考虑的道德原则,它是将我们和全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在向“善”这一点上,全人类是一致的。中国古代的“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如此;佛教的教义、道教的宣传,都主张向“善”。 板书:我的呼吁:(一)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3、 提问:史怀哲为什么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明确:因为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些生命,产生—些可恶的暴行。 4、师:对史怀哲的这个观点,你们能举一些实例来验证吗? 点拨:如把生物分成高低贵贱,会导致部分人对部分生物形成伤害,二战时纳粹就曾以“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为借口,大肆屠杀,惨绝人寰。又如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为名,滥施武力,也只能使恐怖更加猖獗.世界更加动荡。 5、提问:第一节中最后一句“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中“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明确: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时。 6、提问:作者说:“平时我都尽力保持清新的思考和感觉,而怀着善的信念,时时依据事实和我的经验去从事真理的研究。”他所说的“怀着善的信念”是怎样的一种信念? 明确: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 7、扩展:执法机关判处杀人犯死刑,根据史怀哲的观点,你认为是“善”的还是“恶”的? 明确:杀人犯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他们“伤害并破坏生命”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音乐巨人贝多芬 |
下一篇文章: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
|
|